而出神凝視,時而聞目聞香,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中,不知寒冷,不知疲倦。在梅花的薰染下漸漸長大的江采蘋,品性中深深烙下了梅的氣節,氣度高雅嫻靜,性格堅貞不屈,剛中有柔,美中有善;配上她漸漸出落得秀麗雅緻的容貌、苗條頎長的身段,彷彿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樹。
生長在書香門第,她父親又極賞識她的穎慧,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江仲遜曾向友人誇口道:“吾雖女子,當以此為志:”唐朝時期人們思想較為開放,加之江仲遜是一位開明秀才,因此,對女兒寄予如此重望是不足為怪的。江采蘋確實不享父望,九歲就能背誦大本的詩文;及笄之年,已能寫一手清麗俊逸的好文章,曾有“蕭蘭”、“梨園”、“梅亭”、“叢桂”、“鳳笛”、“破盃”、“剪刀”、“綺窗”等八篇賦文,在當地廣為人們傳誦和稱道。除詩文外,江采蘋對棋、琴、書、畫無所不通,尤其擅吹奏極為清越動人的白玉笛、表演輕盈靈捷的驚鴻舞,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絕世女子。因此,遠近的年輕人都感嘆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江采蘋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最終這朵惹人愛慕的梅花落到誰家園中了呢?這有福氣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