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小說:後漢書 作者:熱帶雨淋

八六九頁九行自沮至下辯集解引惠棟說,謂案漢李翕碑題名,“辯”當作“辨”。

今按:續志作“辨”,通鑑胡注亦作“辨”。

一八六九頁一五行每至春夏輒溢沒秋稼壞敗營郭按:類聚六引作“春夏輒潰溢,敗壞城郭”。

一八七0頁一行石皆坼裂按:類聚引“坼”作“罅”。

一八七0頁一行遂無泛溺之患按:汲本“泛”作“泛”。類聚引作“遂無沉溺之害”。

一八七0頁二行谷石千集解引惠棟說,謂御覽八百六十五引續漢書,雲“始到郡,谷千五百”,此脫“五百”字。今按:通鑑亦作“谷石千”。

一八七0頁七行二府恐為臣所奏按:刊誤謂上文三公劾詡,則“二府”當為“三府”也。

一八七0頁一四行敦字文理京*(兆)**'縣'*人也張森楷校勘記謂據順帝紀注,敦是河南京縣人,此“兆”字當衍文,或“縣”字之誤。按:順帝紀注作“京縣人也”,今據改。

一八七一頁一行無令臣襲楊震之跡按:“楊”原鬥“揚”,徑改正。下一八七八頁六行“楊會”﹑一八八一頁二行“楊雍”﹑一八八三頁四行注“楊儒”同。

一八七二頁七行自*'四'*百石以下陳景雲謂按續志“百石”上當有“四”字。

今據補。

一八七二頁八行街*'裡'*走卒刊誤謂後漢志“街”下有一“裡”字。今據補。

一八七二頁八行率皆赤幘縫□汲本﹑殿本“縫”作“絳”。按:續志作“絳鞴”。

一八七三頁一0行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刊誤謂案嵩傳,此少一“將”字。今據補。

一八七六頁一0行並*'三十'*六國陳景雲謂“六”上當有“三十”二字。今據補。

一八七六頁一一行以*(高)**'鬲'*婼羌據刊誤改。

一八七七頁一行然憚其名不敢害按:校補謂此處當脫仍奏請封燮某侯,並燮轉某官,否則下文似不接,且議郎亦不得即拜太守也。

一八七七頁四行郡將範津明知人按:刊誤謂“明”當作“名”。

一八七七頁一五行時北*'地'*胡騎數千刊誤謂案文少一“地”字,下文雲“鄉里羌胡”,是與燮同北地人也。今據補。

一八七八頁五行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浩”原鬥“皓”,徑改正。下一五行“養吾浩然之氣”同。

一八七八頁九行諡曰壯節侯集解引周壽昌說,謂燮未封侯,豈死後贈爵邪?範史不□,明少簄。按:校補謂範氏史法本密,不至一傳之中前後文亦不相應如此,其為上脫燮封侯事明矣。

一八七八頁一一行幹字彥林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林”一作“材”,見三國志注。

一八七八頁一五行趙岐注曰按:“岐”原作“歧”,徑改正。

一八七九頁八行紲食鷹鳶按:“鷹”原鬥“膺”,徑改正。

一八七九頁一二行謝承書曰按:“承”原鬥“丞”,徑改正。

一八八0頁一三行至狐盤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袁宏紀作“孤盤”。

一八八一頁五行阿陽縣屬天水郡按:“天水”當作“漢陽”,惠棟雲後漢改天水為漢陽。

一八八一頁八行續漢書梟字作泉也集解引汪文臺說,謂範作“梟”非,作“泉”亦非,疑本作“因”,音近鬥作“淵”,又以避諱作“泉”。按:校補謂疑本是“臬”字,誤為“梟”,復鬥為“泉”耳。

一八八一頁九行是為愍公慶父襲殺愍公按:兩“愍”字原皆誤“涽”,徑改正。

一八八一頁一一行伍承彌縫“伍”原作“五”,徑據汲本﹑殿本改。

一八八三頁三行扶風*'士'*孫瑞據集解引惠棟說補。

一八八三頁四行桂陽魏傑按:張森楷校勘記謂案太尉劉寬碑陰有“右扶風杜陽魏傑”,獻帝春秋同,而桂陽則荊州郡,不在三輔矣,蓋“桂”字是“杜”字之誤。

一八八四頁五行臧洪字子源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唐贈工部尚書臧懷恪碑歷□臧氏作“子原”,案字□廠□泉,後人復添三點,見顧炎武金石文字記。

一八八四頁六行丹*(揚)**'陽'*太守陳夤據汲本改。

一八八四頁一三行越州鄮縣按:“鄮”原鬥“酇”,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八八五頁四行河南趙建章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依左雄傳,衍“章”字。

一八八五頁八行時董卓*(殺)**'弒'*帝據汲本﹑殿本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