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後漢書 作者:熱帶雨淋

後,盡心孝道。割裂名都,以崇建周親。'四'平傜簡賦,而人賴其慶。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故乃蕃輔克諧,髃後德讓。謂之長者,不亦宜乎!在位十三年,郡國所上符瑞,合於圖書者數百千所。烏呼懋哉!'五'

注'一'以上華嶠之辭。

注'二'寵時為尚書,以吏政嚴切,乃上書除慘酷之科五十餘條,具本傳也。

注'三'元和二年令,諸懷□者賜谷,人三斛。

注'四'周,至也。

注'五'懋,美也。

贊曰:肅宗濟濟,天性愷悌。於穆後德,諒惟淵體。'一'左右蓺文,斟酌律禮。

'二'思服帝道,弘此長懋。儒館獻歌,戎亭虛候。'三'氣調時豫,憲平人富。

注'一'於穆,嘆美也。尚書曰“齊聖廣淵”也。

注'二'蓺文謂諸儒講五經同異,帝親稱制論決也。律謂詔雲“立春不以報囚”也。禮謂修禘祫,登靈臺之屬。

注'三'獻歌謂崔駰遊太學時上四巡等頌。

校勘記

一三0頁一二行第五倫“第”原作“弟”,第弟古通作,今改歸一律。

一三0頁一六行劬勞日□汲本、集解本“□”作“□”,局本作“昃”。按:校補謂“昃”本作“□”,亦作“旲”,□乃俗字,□又旲之鬥變。

一三一頁一二行前書蓺文志*(曰)*據刊誤刪。

一三一頁一五行三祧則時享按:刊誤謂自古但有二祧,無三祧,明“三”字誤。

一三二頁二行立秋嘗粢盛酎按:刊誤謂漢制立秋嘗粢,八月飲酎,此文誤出一“盛”字,少“八月飲”三字。

一三二頁五行其以見谷賑給貧人按:刊誤謂詔無他語,不當有“其”字。

一三二頁一0行稍*(為)**'謂'*少據刊誤改。按:為謂古通作,後如此不悉改。

一三四頁一四行饑饉屢臻按:饑饉之“飢”與飢餓之“飢”原有別,此當作“飢”,然各本飢飢多通作,故不改。

一三五頁六行內中國而外諸夏內諸*(侯)**'夏'*而外夷狄據今公羊傳改。

一三五頁六行曷以內外之辭言自近者始也刊誤謂案公羊本文“曷為以內外之辭言之,言自近者始也”,少“之言”二字。今按:前人引書,每多刪節,無“之言”二字,義亦自明,故不依劉說補。

一三六頁八行即今岷*(山之)*州據集解王先謙說刪。

一三六頁九行西域假司馬班超擊姑墨按:校補引侯康說,謂據本傳當作“軍司馬”,此與下五年均誤。

一三七頁六行按:此注原在“千乘王”下,今據汲本、殿本移正。

一三七頁一一行葬明德皇*(太)*後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按光烈、章德、和熹、安思、順烈、桓思、靈思諸後之葬皆書皇后,此獨書太后,“太”字疑衍。今據刪。

一四0頁一行不書谷*'名'*據校補補。

一四二頁四行甲辰詔*'曰'*據刊誤補。

一四二頁一0行日南者用犀角二按:殿本考證謂“者”似當作“皆”。一四三頁五行~六行己西進幸鄴辛卯車駕還宮按:己酉不當在辛卯前,疑有誤。

一四四頁一行前書曰按:“前書”下當有“音義”二字,此脫。

一四四頁七行高祖初都櫟陽按:漢書注引三輔黃圖作“高祖初居櫟陽”。又按:

汲本、殿本、集解本“櫟陽”誤作“洛陽”。

一四四頁一五行三月辛卯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辛卯”傳作“己卯”。

一四六頁一一行又景帝*(京師)*定棰令據刊誤刪。

一四九頁九行時待詔張盛京房鮑業等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京房”當作“景防”。

一五0頁一一行有堯母慶都墓按:殿本“墓”作“臺”。

一五0頁一五行公羊傳*'注'*曰據校補補。

一五0頁一五行所以通三正也按:公羊隱二年注“正”作“統”。殿本“正”作“王”,誤。

一五一頁七行西域人多著冒而*'須'*長據刊誤補。

一五一頁八行去陽關五千八百五十里按:前書作“五千八百八十八里”。

一五一頁一0行駿奔走*(在廟)*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案梅氏武成,衍“在廟”二字,周頌有之,涉此而訛。今據刪。

一五一頁一七行在今澤州晉城縣南按:“晉”原鬥“普”,徑改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