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1 / 4)

小說:後漢書 作者:熱帶雨淋

三四七八頁一行博物記曰滍水出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此引博物記疑當在“魯陽”下。說文滍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灃水出南陽雉衡山,東入汝。

前志亦云魯陽有魯山,滍水所出,東北至定陵入汝。雉衡山灃水所出,東至□入汝。水經說同。明此注誤。

三四七八頁八行伯升襲甄阜*(也)**'處'*據汲本、殿本改。按:“也”疑為“地”字之鬥。

三四七九頁一行上壽百二十三十按:汲本無“三十”二字。

三四七九頁三行此菊莖短花大按:汲本、殿本“花”作“葩”。

三四七九頁一六行秭歸本*(歸)*國據汲本刪。按:殿本考證謂推尋文義,“國”上衍一“歸”字,注杜預曰夔國,非歸國明矣。

三四七九頁一六行中盧按:殿本“盧”作“廬”。

三四八0頁二行鄀按:前志作“若”。

三四八0頁四行很山汲本、殿本“很”作“佷”。按:前志作“佷”,惠棟謂宋書州郡志作“很”。

三四八0頁七行湖東有水名萇谷按:汲本、殿本“萇”作“長”。

三四八0頁一四行又值*(比)**'此'*穴中有數十匹馬出據汲本、殿本改。

三四八0頁一五行甲如鮮鯉按:汲本“鮮”作“鮫”。王先謙謂水經沔水注作“鯪”。

三四八0頁一五行*'射'*不可入何焯據宋殘本校,補一“射”字。今據補。

三四八0頁一六行摘其鼻厭可小小便名為木盧按:水經沔水注作“摘其嚱厭可小小使名為水虎者也”。王先謙謂“厭字屬下,即厭勝之厭”。又按:何焯據殘宋本校,改“木”為“水”。

三四八一頁三行縣東*'南'*有權城惠棟補註依杜注增“南”字,今據補。

三四八一頁三行城東有廬城按:汲本“廬”作“盧”。王先謙謂水經沮水注作“驢”,諺雲“東驢西磨,麥城自破”。

三四八一頁五行州國在縣東*'南'*惠棟補註依杜注增“南”字,今據補。

三四八一頁七行縣西九里有*(萬)**'方'*山據汲本、殿本改。按:疑“方”原鬥“萬”,傳寫鬥為“萬”也。

三四八一頁八行出平睪關按:汲本、殿本“睪”作“澤”。

三四八一頁一三行其*(東)**'中'*多牛據殿本、集解本改。按:今山海經作“其中多犛牛”。

三四八二頁五行軑原鬥“□”,徑據集解本改。按:前志作“軑”,孟康曰音汏。

補註引周壽昌曰:“說文軑,車□也。從車大聲。今從犬者,誤。”

三四八二頁五行*(立)**'有'*章山集解引惠棟說,謂案前志及晉志,“立”字衍。

校補謂“立”當作“有”,涉下“章”字而鬥。今據改。

三四八二頁一一行縣東有*(申)**'臼'*水集解引錢大昭說,謂“申”當作“臼”,左傳定五年,“涉於成臼”,杜注“竟陵縣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漢”。今據改。

三四八二頁一一行杜預曰在縣西北按:今杜注作“竟陵縣西北有甘魚陂”。

三四八三頁一行陽朔山按:校補謂案前志作“陽海山”,說文同。水經注謂陽海山即陽朔山。

三四八三頁二行夫夷侯國*(故屬長沙)*集解引惠棟說,謂案前志,夫夷本屬零陵,長沙無是縣,此四字衍文。今據刪。

三四八三頁三行烝陽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前志作“承陽”,承音烝。

三四八三頁五行有*(春)**'舂'*水據校補引柳從辰說改。

三四八三頁六行有*(倒)**'瀏'*水有*(偽)**'溈'*水據校補引柳從辰說改。

三四八三頁六行有*(伯)**'汨'*水據集解本改。按:汲本、殿本鬥“泊”。

三四八三頁一0行有*(春)**'舂'*陵鄉據汲本、殿本改。

三四八三頁一三行高帝置上領山在雒陽南三千九百里按:張森楷校勘記謂“上領山”三字於上下文皆不屬,不知何縣下山脫攛於此,俟詳考之。

三四八四頁七行晉代太守趙厥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晉書“厥”作“廞”。又引周壽昌說,謂延江水注引先賢傳同,惟“趙厥”作“趙偉”。

三四八四頁一四行去雒陽三千里按:汲本、殿本“三”作“二”。

三四八五頁一行雒陽南二千八百里按:汲本“二”作“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