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2 / 4)

小說:後漢書 作者:熱帶雨淋

三四八五頁三行攸前志作“收”。按:攸,孟康音收,前志因鬥“收”,詳漢書補註。

三四八五頁三行荼陵汲本、殿本“荼”作“茶”。今按前志,殿本作“茶陵”,補註本據汲本作“荼陵”。王先謙據說文,謂荼與茶通。

三四八五頁三行安城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前志及州郡志皆作“安成”。王先謙謂城成通作。

三四八五頁九行*(洞)**'湘'*中記據汲本、殿本改。

三四八六頁一行浚遒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浚”一作“逡”。

三四八六頁一行西曲陽按:前志作“曲陽”,惠棟謂下邳有曲陽,故加“西”。

三四八六頁四行去雒陽千三百里按:汲本“三”作“二”。

三四八六頁五行有唐後二山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風俗通作“唐居山”。

三四八六頁九行丹陽郡殿本考證謂“陽”當作“楊”。今按:前志作“揚”。補註引宋祁說,謂當作“陽”。又引王鳴盛說,謂“揚”字□手,其屬縣丹陽則□椧,而南監本俱作“陽”,晉志或作“揚”,或作“陽”,而屬縣則作“楊”,且注云“丹陽山,多赤柳,在西”,然則縣名□木甚明,而郡亦當以此得名,凡□手□椧,皆傳寫誤也。

三四八六頁一一行丹陽集解引惠棟說,謂案晉志“陽”當作“楊”。今按:前志作“陽”。

三四八六頁一一行於潛按:前志“潛”作“朁”,音潛。

三四八六頁一一行黝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一作“黟”,見說文。

三四八六頁一二行湖熟按:前志作“湖孰”。

三四八六頁一四行秦鄣郡所治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秦”當作“故”。

三四八六頁一四行中平*'二'*年集解引惠棟說,謂沉約、歐陽忞皆雲中平二年,諸本脫“二”字。今據補。

三四八六頁一六行今謂之玉山殿本作“今謂之三王山”。按:今山海經郭注亦作“三王山”,然歙縣玉山並見會稽郡注,則作“玉山”為是,何焯校本亦作“玉山”,殿本殆據今山海經改也。

三四八七頁五行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國殿本考證齊召南謂應作“十三年”。後章帝元和二年,復改廬江為六安國,至章和二年,和帝即位,復省六安入廬江,此注未明。今據齊說,補一“三”字。

三四八七頁八行晥前志作“睆”,殿本作“皖”。按:晥睆皖並通。

三四八七頁九行六安按:前志六,屬六安國,無“安”字。

三四八八頁二行長吏初*(親)**'視'*事據汲本、殿本改。

三四八八頁五行縣南有雞備亭殿本考證謂何焯校本“備”改“人”。今按:今杜注亦作“備”,何氏殆據殘宋本改也。

三四八八頁七行立郡吳殿本考證謂當改“吳立郡”。今按:校補謂立郡吳,謂縣升為郡也,改之於說反窒。

三四八八頁一0行太末按:前志“太”作“大”,孟康曰“大音如闥”。

三四八八頁一0行章安故*(治)**'冶'*閩越地光武更名殿本“治”作“冶”,王先謙謂作“冶”是,今據改。今按:通鑑胡注引洪氏隸釋,謂中有脫文,當作“章安故回浦,章帝更名,東侯官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於文乃足。此郡之末有“東部侯國”四字,漤是衍文。說詳通鑑漢獻帝建安元年注。又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閩越地”宋書州郡志作“閩中地”。又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案鄭宏傳,舊交址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所云東冶,即會稽之冶縣。宏以章帝建初八年為大司農,其時尚稱東冶,則非光武更名明矣。

三四八八頁一二行東部侯國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案宋書州郡志侯官,前漢無,後漢曰東侯官,屬會稽。此“東部侯國”當即“東侯官”之鬥,漢時未見有封東部侯者也。今按:錢說是,然此四字漤是衍文,說見上。

三四八八頁一三行稷山者句踐*(濟戎)**'齋戒'*臺殿本“者”作“有”。汲本、殿本“濟戎臺”皆作“齋戒臺”。按:越絕書作“齋戒臺”,寶慶會稽縣誌雲“稷山在縣東五十三里,亦名齋台山”,則以作“齋戒”為是,今據汲本、殿本改。

三四八八頁一五行下多*(瑛)**'孧'*石據殿本改。按:今山海經作“孧”,注云“砆武,大石似玉”。

三四八八頁一五行有重山按:今本越絕書“重”作“種”。

三四八八頁一六行江出歙縣玉山按:今山海經郭注云“按地理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