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長孫無忌等曰:“朕聞主賢則臣直。人固不自知,公宜論朕得失。”無忌曰:“陛下武功文德,跨絕古今,發號施令,事皆利物。臣順之不暇,實不見陛下有愆失。”上曰:“朕欲聞己過,公乃妄相諛悅。今面談公等得失,以為鑑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足以自改。因曰,無忌善於籌算,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兵機政術,或恐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悟,臨難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唐儉言辭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啟齒。事朕三載,遂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純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懦,未甚更事,急緩不可得力。岑文木性道敦厚,文章所長,持論恆據經遠,自不負於理。劉洎性最堅貞,言多利益,然其意尚,然諾朋友,能自補闕,亦何以尚焉。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所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出《唐會要》)

貞觀五年,皇帝對長孫無忌等人說:“我聽說皇帝英明,大臣才敢於直言。人難以正確評價自己,大家說一說我的優點和缺點。”長孫無忌說:“皇帝的戰功和以禮樂教化統治國家的政績,超過古今所有的帝王。發號施令,作出各項決策,都非常正確有效,我忙於執行,沒有空閒的時間,實在沒有看見皇帝有什麼過失。”皇帝說:“我想要聽自己的過錯,你這是隨便奉承討好。今天要當面議論大家的優點和缺點,以便今後戒鑑。說的人不論對錯都沒有關係,聽的人應該注意加以改正。”皇帝接著開始評價說:“長孫無忌善於精心謀劃,反應迅速,對答如流,就是古人也沒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但是領兵打仗和治理國家恐怕不是他的長處。高士廉知識豐富,思維敏捷,遇到困難,也不改變自己的立場,做官不搞宗派,所缺少的是不能大膽提出意見。唐儉說話爽快,善解人意,願意喝酒,敢於講話,為我服務三年,卻沒有一句話是議論國家興亡的大事的。楊師道性格純樸善良,自然沒有過錯,然而性格實在怯懦,辦不了什麼大事,什麼時候都不能指望他出力起作用。岑文的本性誠樸寬厚,寫文章的長處是善於引經據典,道理論述得明白。劉洎的性格最堅貞,說話大多涉及到利益關係,但是其意圖,如果是答應朋友的,他一定想辦法辦成,也不應該提倡。馬周處理事物敏捷,性格很忠誠正直。至於識別評價人物的本領,直爽地說,我比你們都強。褚遂良學問稍好一點,性格也很堅強正直,非常親近依附於我,就像飛鳥如果靠近人,自然應該愛護。”

李績

武德初,李績得黎陽倉,就食者數十萬人。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皆客遊其所,一見於眾人之中,即加禮敬。平武牢獲鄭州長史戴胄,釋放推薦之。當時認為有知人之鑑。(出《唐會要》)

又貞觀元年,績為幷州都督。時侍中張文瓘為參軍事。績曾嘆曰:“張稚圭後來管蕭,吾不如也。”待以殊禮。時有二僚,亦被禮接。績將入朝,一人贈以佩刀,一人贈以玉帶,文瓘獨無所及。因送行二十餘里。績曰:“諺雲,千里相送,歸於一別。稚圭何以行之遠也?可以還矣。”文瓘曰:“均承尊獎,彼皆受賜而返,鄙獨見遺,以此於悒。”績曰:“吾子無苦,老夫有說。某遲疑少決,故贈之以刀,戒令果斷也;某放達小拘,故贈之以帶,戒令檢約也,吾子宏才特達,無施不可,焉用贈焉?”因極推引。後文瓘累遷至侍中。

(出《廣人物誌》)

唐朝武德初年,李績得到黎陽糧倉,前來吃飯並領取糧食的多達數十萬人。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都來遊玩作客,李績在眾人之中見了,便向他們招呼致意。他清理整頓武王的監獄時,發現了被關押的鄭州長史戴胄,李績立即將戴胄釋放並向朝廷推薦,當時人們都認為李績有識別人才的能力。

還有在貞觀元年,李績擔任幷州都督,侍中張文瓘當時是參軍事。李績感嘆地說:“張文瓘將來的前程,我不如他。”對待張文瓘特別重用。當時還有兩個下屬官員,李績對他們也很器重。李績將要調入中央,臨行的時候他分別贈送那兩個下屬官員一柄佩刀和一條玉帶,唯獨沒有送給張文瓘任何東西。張文瓘送了他二十多里地。李績說:“民諺講:千里相送,終有一別,你為什麼送得這樣遠呢?可以回去了。”張文瓘說:“大家都受到你的表揚,他們都得到你的賞賜而回去了,唯獨沒有獎勵給我任何東西,所以心中不安。”李績說:“你不要不高興,聽我對你說,他們倆人,一個處理事物優柔寡斷,所以贈給他快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