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李德裕

李德裕神俊,憲宗賞之,坐於膝上。父吉甫,每以敏辯誇於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謂曰:“吾子在家,所嗜何書?”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應。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因戲曰:“公誠陟大痴耳。”吉甫歸責之,德裕曰:武公身為帝弼,不問理國調陰陽,而問所讀書,書者成均禮部之職也。其言不當,所以不應。吉甫復告,元衡大慚。由是振名。(出《北夢瑣言》)

李德裕天賦才智出眾,憲宗皇帝很喜歡他,將他抱坐在自己的膝蓋上,他的父親李吉甫經常在同事面前誇獎他機敏善辯。宰相武元衡召見李德裕。問李德裕說:“你在家喜歡看什麼書?”意思是看他的志向是什麼。李德裕不回答。第二天,武元衡告訴了李吉甫。並開玩笑說:“這個孩子是個呆子。”李吉甫回去以後責備李德裕,李德裕說:“武元衡身為皇帝的輔政大臣,不問如何治理國家,而問讀什麼書,讀書有成的人均擔任禮部的職務。他的話不合適,所以我不回答。”李吉甫第二天又告訴了武元衡,武元衡非常慚愧。由於這件事,李德裕的聲名迅速傳播開來。

白居易

白居易,季庚之子,始生未能言,默識之無二字,乳媼試之,能百指而不誤。間日複試之,亦然。既能言,讀書勤敏,與他兒異。五六歲識聲韻。十五志詩賦,二十七舉進士。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掌貢闈,居易求試,一舉擢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習性相近遠、求玄珠、斬白蛇等賦,為時楷式,新進士競相傳於京師矣。會憲宗新即位,始用為翰林學士。(出元禎《長慶集序》)

白居易是白季庚的兒子,他剛生下來不久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能預設“之無”二字,乳母考他,他能夠準確地用手指認百次而不出現錯誤。隔一天再考他,仍然一樣。會說話以後,他讀書非常用功,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五歲時就學懂聲調韻腳,十五歲就能作詩賦。二十七歲被推薦參加考取進士。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科舉考試,白居易一舉便被錄取。第二年,選拔官員他又被錄取。從此他作了《性相近遠》、《求玄珠》、《斬白蛇》等賦,均成為當時的典範文章。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爭著傳抄他的文章。憲宗皇帝即位,他被任命為翰林學士。

崔鉉

魏公崔相鉉,元略之子也。為童兒時,隨父訪於韓公滉。滉見而憐之。父曰:“此子爾來詩道頗長。”滉乃指駕上鷹令詠焉。遂命箋筆,略無佇思,於是進曰:“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滉益奇之。嘆曰:“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大曆三年,侍郎崔郾下及第,果久居廊廟,三擁節旄。大中鹹通之中,時推清名重德。宣宗皇帝常朝罷,謂侍臣曰:“崔鉉真貴人,裴休真措大。”初李石鎮江陵,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既入京,登上第,俄升翰苑。李未離荊渚,崔既秉鈞衡,李乃馳箋賀之曰:“某早拜光塵,叨承眷與,深蒙異分,屢接清言。幸曾顧於厚恩,俯見循於末契。

去載分麾南楚,拜節西秦。思賢方詠於嘉魚,棲止實慚於威鳳。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

將幕未移,已存陶鎔之下。光生鄰部,喜溢轅門。豈唯九土獲安,斯亦一方多幸。“乃掌記李騭之詞也,於今播於眾口。(出《南楚新聞》)

魏公宰相崔鉉是崔元略的兒子,他小時候跟他父親去拜訪韓滉,韓滉見了很喜歡他。他父親說:“這個孩子近來作詩能力有很大進步。”韓滉便指著架上的鷹叫他歌詠。崔鉉接過紙筆,不加思索,很快就寫完了。他的詩是:“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韓滉更加驚奇,感嘆著說:“這個孩子可以說是有萬里前程啊!”大曆三年崔鉉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時被錄取。果然長期在朝廷當官,多次擔任重要職務。大中鹹通中年,很注重官員的才能品德。宣宗皇帝上朝回來對宦官說:“崔鉉真貴人,裴休真貧寒。”當初李石鎮守江陵時,召募崔鉉為士兵。崔鉉拂袖而去,來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被錄取,不久成為翰林學士。李石一直沒有離開江陵,崔鉉執掌評量人才的權力以後,李石寫信向他祝賀說:“我早就目睹了你的風采,承蒙你的熱心照顧,深受你的特殊關懷。昔日同你多次清談,有幸得到你的厚恩,低頭就想起我們的情誼。如今我仍在江陵,你卻去了京城。思賢方詠於嘉魚,棲止實慚於威鳳。當初在酒宴上,曾陪著你暢快地喝酒。將幕未移,已存陶鎔之下,光生鄰部,喜溢轅門。豈唯九土獲安,斯亦一方多幸。”這是掌記李騭記載下來的,如今已經過眾口傳播開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