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北朝宇文周時,文殊師利佛化為佛僧,來到北地遊化,說要到迦葉佛講說佛法的地方去禮拜,還要到文殊住過的地方去。這個地方就是清涼山(即五臺山)。他遍訪僧人與俗眾,沒有人知道這些事情。當時有個智猛法師,年僅十八歲,他反問這位佛僧:‘你根據什麼知道有兩位先聖的餘跡?’佛僧答道:‘在秦國都城南面二十里處有座蒼頡造字臺,那就是當年迦葉先聖講說佛法的地方。’他又說:‘在沙河以南五十里,青山以北四十里,就是那個地方。’智猛法師又問他‘沙河’、‘青山’指的是什麼地方,佛僧答道:‘指的是渭水與終南山。’這位佛僧便從渭水出發一直往南走去,於是找到了高四臺,便說這就是當年迦葉佛講說佛法的地方。當時智猛法師也跟著他到那裡去禮拜先聖餘跡。不久,這位佛僧便不見了。智猛長大後,把這件事跟太常韋卿說了,請他在高四臺這個地方,依照原樣建立了寺廟,寺廟建成後便奏報了北周皇帝,命名為三會寺。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廢除了三會寺。因為寺廟被廢棄,裡面的佛像便配置在菩提寺內。如今京城東市區西平康街南門東邊菩提寺西殿的佛首,就是當年三會寺內的佛像。釋迦如來佛祖得度大迦葉之後,第十二年,大迦葉來到這座高四臺,臺下現有迦葉佛的遺骨舍利。周穆王遊於大夏時,佛告訴他你們那個地方現有古塔,可以回去到那裡禮拜供奉。周穆王問古塔在什麼地方,佛說在都城鄗京的東南方。據西天竺國的圖書資料記載,說這年有個師子國僧人叫長年,現年九十九歲,是三果阿那含人,聽說鄗京東南有古塔,他便親自到那裡禮拜。他又奏請皇帝。要到北岱清涼山文殊師利佛安放的地方去。皇帝聽了非常高興,賜給他宮內用的驛馬以及弟子官佐二十餘人,供他使用。出發之後,各位官人弟子都騎著官馬,唯獨長年一人徒步走路,因他從小到今,一直堅持修練苦行,從來不騎牲畜。到了岱州清涼山後,長年使用雙肘雙膝著地,肘行膝步而上,直至中臺佛堂,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廟堂。從下面到佛堂這樣跪行了三十多里,沿途山石鋒利,刺破了肌肉直到骨頭,竟沒有血漿流出來。到了第七天,累得趴倒在地上,面頰貼著泥土,爬不起來,也不進飲食。這樣整整七天期滿之後,忽然從地上站了起來,歡蹦跳躍,神揚氣爽,只覺得四面八方上下空間,處處都能看見文殊師利菩薩與聖僧羅漢。跟從他的幾十名僧人俗眾,有的也能看見,有的則什麼也看不到。又有一條身長几裡的巨蛇從北面爬來,直接撲向長年,長年見了非常喜歡。巨蛇用嘴含過法師的腳之後,立即變成僧人的形狀。眾人見了十分懼怕,紛紛四散奔逃,唯獨長年一人,心不驚動神情坦然。種種靈驗報應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細述。”宣律師又問天人道:“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文殊曾在清涼山上統領五百名仙人講說佛法。經書裡明文記載著文殊是長久住在娑婆世界的菩薩。娑婆世界則是大千世界的總稱,為什麼他偏偏只在清涼山這個地方呢?天人答道:”文殊師利佛是諸佛的元帥,隨處都能見到,因緣變化不同。此乃大士大功,並非常人之境界,不必在此評斷,只管信仰就是了。雖然如此,文殊多數情況下還是住在清涼山的五臺之中,此地現屬北岱州西部,設有五臺縣清涼府。唐朝以來,有位僧人名叫解脫,他在巖窟死亡三十多年了,遺體一直沒有腐敗,就象園寂入定的一樣。又有一位僧尼,也是入定不動。他們的遺體都經過了許多年沒有敗壞。聖蹟與寺院,菩薩與聖僧,仙人與仙花,屢次出現在人的面前。所有過些,都在別處有所記載,怎能叫人不相信呢。“律師又問天人道:”現在五臺山中臺的東南三十里處,有一座大孚靈鷲寺,兩座殿堂隔河相望,至今猶在;寺院南面有花園,佔地面積兩頃左右,一年四季都開花,只是顏色種類不同,花園四周有綠樹環繞。人們將裡面的花草移到別處栽種時,都不能成活,只有在這個花園裡生長,才能永久繁榮。人們追究這座寺廟建於何年何月時,都沒有考證出準確年代,有人說寺廟是漢明帝時建立的,有人說花草是魏孝文帝時栽植的。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各種說法互不相同,到底哪種說法是真實的呢?“天人答道:”確實是兩位帝王建造的。從前,在周穆王時,就已有了佛教,這座山特別靈明神異,是文殊居住的地方,周穆王在這座山裡修造了寺廟,供奉佛法。到阿育王時,也依舊例設定了寺塔。漢明帝初年,摩騰法師是阿羅漢天眼,也看見這裡有寺塔,便請明帝在這裡建立寺廟。這座山的形狀象靈鷲山,名字叫大孚,“孚”就是“信”的意思。明帝深信佛法,便在這裡建立寺廟勸導世人。元魏孝文帝的都城在離五臺山北臺不遠的地方,所以常常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