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2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準備飯菜祭祀他們,從這以後您的病痛也就消除了,大概是他們顯靈了。”文度感謝兩個金人報效得這樣快,所以不殺生不吃葷,常常唸佛經,因此也就深刻地理解了佛教的真義。

玄法寺

長安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張頻宅也。頻嘗供養一僧,念法華經為業,積十餘年。張門人譖僧通其婢,因以他事殺之。僧死後,合宅常聞經聲不絕。張尋知其冤,慚悔不及,因舍宅為寺。(出《酉陽雜俎》)

長安安邑坊有個玄法寺,本是此地人張頻的住宅。張頻曾經供養一個和尚,他把念法華經做為職業,累積十多年。張家的人誣陷這個和尚和張的婢女通姦,張因此借其它的罪名殺了和尚。和尚死後,整個住宅常聽到唸經的聲音不斷。張不久知道和尚是冤枉的,慚愧悔恨已來不及,因此把住宅施捨出去做了寺院。

商居士

有商居士者,三河縣人。年七歲,能通佛氏書,里人異之。後廬於三河縣西田中,有佛書數百編,手卷目閱,未嘗廢一日。從而師者百輩,往往獨遊城邑,偕其行者。聞居士每運支體,壠然若戛玉之音,聽者奇之。或曰:“居士之骨。真鎖骨也,夫鎖骨連絡如蔓。故動搖之體,則有清越之聲,固其然矣。昔聞佛氏書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薩之身有鎖骨,今商居士者,豈非菩薩乎!然葷俗之人,固不可辨也。”居士後年九十餘,一日,湯沐具冠帶,悉召門弟子會食,因告之曰:“吾年九十矣,今旦暮且死,汝當以火燼吾屍,慎無逆吾旨。”門弟子泣曰:“謹聽命。”是夕坐而卒。後三日,門弟子焚居士於野,及視其骨,果鎖骨也,支體連貫,若紉綴之狀,風一拂則纖韻徐引。於是里人競施金錢,建一塔,以居士鎖骨瘞於塔中。(出《宣室志》)

有個商居士(在家修行的人),是三河縣人。七歲就能通曉佛經,城裡人認為他不一般。後來住在三河縣西田中,有佛經數百部,整天手不離卷地看,不曾荒廢一天。拜他為師的有百餘人。他常常獨自在城裡遊逛。有時同他一起走的人,聽到居士每運動肢體時,象敲打玉器的聲音,聽到的人認為奇怪。有人說居士的骨頭真是鎖鏈合一起的,那鎖骨連結著好象藤蔓,所以動搖身體時,就有清脆的聲音傳出,就是這個緣故。從前聽佛經上說:“佛身有舍利骨,菩薩之身有鎖骨。”今商居士難道不是菩薩嗎?然而一般的世俗之人,確實不能辨別啊。居士以後活了九十多歲。一天,居士用熱水洗澡、穿好了衣服戴好了帽子,把門下弟子全召來集會吃飯,於是告訴他們說:“我九十多歲了,早晚將死,你們應當把我的屍體火化,千萬不要違揹我的意思。”門下弟子哭著說:“一定照辦。”這天晚上居士坐著死了。三天後,門下弟子在荒野燒了居士的屍體,等看那骨頭,果然是鎖骨。肢體連貫,象用針縫紉連結的形狀。風一吹拂就慢慢發出細小而和諧的聲音。於是城裡人都爭著拿錢,建築了一個塔,把居士的鎖骨埋葬在塔裡。

黃山瑞像

魯郡任城野黃山瑞像,蓋生於石,狀如胚混焉。昔有采梠者,山中見像,因往祈禱,如願必得,由是遠近觀者數千人。知盜官恐有奸起,因命石工破山石,輦瑞像,致之邑中大寺門樓下。於是邑人於寺建大齋,凡會數千人。齋畢眾散,日方午,忽然大風,黑雲覆寺,雲中火起,電擊門樓,飛雨河注。邑人驚曰:“門樓災矣。”先是僧造門樓,高百餘尺,未施丹雘,而樓勢東傾,以大木撐之,及雨止,樓已正矣。蓋鬼神以像故,而共扶持焉。(出《紀聞》)

魯郡任城野外的黃山瑞像,是在山石上自然形成的,形狀象胚胎模糊不清。從前有個伐木人在山上看見了瑞像,於是上前祈禱,結果心願都達到了。因此遠近觀看瑞像的有數千人。地方上管理捕捉盜賊的官恐怕有壞人乘機活動,因此命令石工砸碎山石把瑞像載運到城中大寺門樓下,城裡人在寺門下舉行了大齋典禮,到會的有好幾千人。大齋完畢,人們離去,天正中午,忽然颳起大風。黑雲覆蓋寺院上空,雲中帶著閃電,電衝擊門樓,飛雨傾注到河裡,城裡人害怕說:“門樓遭災了。”先前和尚造門樓,高百餘尺,還未等刷上紅漆,門樓已經向東傾斜,只好用大木頭支撐著。等雨停止,樓已正了。大蓋鬼神是因瑞像的原因,而來扶持它吧。

馬子云

涇縣尉馬子云,為人數奇,以孝廉三任為涇縣尉,皆數月丁憂而去。在官日,充本郡租綱赴京。途由淮水,遇風船溺,凡沉官米萬斛,由是大被拘繫。子云在系,乃專心念佛,凡經五年。後遇赦得出,因逃於南陵山寺中,常一食齋。天寶十年,卒於涇縣。先謂人曰:“吾為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