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也不腐敗。唐朝宰相府中的第五琦與抱玉師關係密切,抱玉師去世時第五琦前來弔喪。他用香奶汁往抱玉師的嘴裡灌,灌完之後,見有祥光從嘴裡射出來,明晃晃地照射著四面。第五琦非常驚奇。
有人說,佛的嘴裡就有祥慶之光,如今抱玉師也有這種光,可見他是真佛。
束草師
長安平康坊菩提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負束藁,坐臥于于寺西廊下,不肯住院,經數年。寺綱維或勸其住房。曰:“爾厭我耶?”其夕,遂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燼耳,無血菺之臭。眾方知為異人,遂塑灰為僧於佛殿上。世號為束草師。(出《酉陽雜俎》)
長安平康坊菩提寺裡,原先有個僧人,自己從來不說姓名,常常揹著一捆川芎,整天呆在寺廟西面的廊簷下,不願住在寺院裡,就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年。寺院裡有個管事的和尚勸他到僧房裡去住,他卻說:“你們這樣厭惡我嗎?”那天夜晚,他便用那捆川芎把自己燒化了,到天亮時,只剩下一堆灰燼,沒有半點血腥味。眾人這才知道他是個異人,便用他燒剩的灰塑了他的像,供在佛殿上。世人稱他為束草師。
惠 寬
綿州靜慧寺僧惠寬,先時年六歲,隨父設黃籙齋。眾禮石天尊像。惠寬時在,不肯禮,曰:“禮則石像遂倒,不勝致也。”既禮而天尊像果倒,腰已折矣。後出家在寺。寺近池,人多撲魚為業。惠寬與受戒,且曰:“爾輩不當以此為給,吾能令汝所得,不失於舊。”因指其池畔,盡生菌蕈。魚人採之,省力得利。後人呼為和尚蕈也。(出《成都記》)
綿州靜慧寺僧人惠寬,當年他僅六歲的時候,跟隨父親擺設道教的齋場。人們信奉道教,都給天尊的石像施禮。惠寬當時在場,卻不肯施禮,他說:“我若施禮,石像就會倒了,弄得不可收拾。”他施禮之後,天尊的石像果然倒下,腰已經摔折了。惠寬後來出家住進了寺院。寺院附近有個池塘,許多人在池塘捕魚為業。惠寬給他們講解佛教戒規,讓他們受戒,不要殺生,並且說:“你們不要以捕魚的收入維持生活,我能讓你們所得的收入不低於捕魚。”於是用手指了指池畔,池畔頓時生滿了香菇。漁民都去採磨菇,與捕魚相比,即省力氣又能多賣錢,後來,人們稱這種蘑為和尚蘑。
素和尚
長安興善寺素和尚院庭有青桐數株,皆素之手植。唐元和中,卿相多遊此院。桐至夏有汗,汙人衣如藎���豢射健U壓�O啵�⒂胴├墒�吮蓯睿�衿浜梗�妓卦唬骸暗蘢遊�蛻蟹ゴ送��髦慘凰梢病!奔澳海�叵紛J髟唬骸拔抑秩甓��嗄輳�暌院刮�慫�瘢�此耆舾從瀉梗�冶匭街�!弊允俏蘚掛印K毓�懷鱸海��ɑ���蚱咔Р俊R鉤S欣親猶��U�保�形諶稻桶福ㄓ涎粼淤扌�灝缸髡疲┤∈場3で斐醯�猩��奶獯嗽菏�疲骸叭�蚧����海�肷�惶T好懦盡!鋇筆幣暈�丫湟病#ǔ觥隊涎粼淤蕖罰�
長安興善寺素和尚的庭院裡有幾棵青桐樹,都是素和尚親手栽植的。唐憲宗元和年間,朝廷的卿相們經常到這座院裡遊覽。青桐樹每到夏天就往外淌汗,沾到人的衣服上就像車上的潤滑油一樣,沒法洗掉,昭國鄭相曾與丞郎數人來這裡避暑,因為厭惡青桐樹上的汗,便對素和尚說:“弟子給和尚把這幾棵青桐伐掉算了,伐一棵青桐就給你栽一棵松樹。”到天黑時,素和尚開玩笑對青桐樹說:“我種了你二十多年了,你因為流汗被別人所厭惡。明年如果再有汗,我一定把你當木柴燒。”從此之後,這幾棵青桐樹就不再淌汗了。素和尚從不出院門,整年坐在屋裡抄經書,共抄寫《法華經》三萬七千部。夜裡經常有狼來聽他讀經。
吃飯時常有烏鴉與喜鵲飛到桌子上啄取食物。唐穆宗長慶初年,有位僧人玄幽給這個庭院題的詩道:“三萬華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當時的人認為這兩句詩是佳句。
懷 信
揚州西靈塔,中國之尤峻峙者。唐武宗末,拆寺之前一年,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遊明州。夢中如泛海,見塔東渡海。時見門僧懷信居塔三層,憑欄與隱之言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日,隱之歸揚州,即訪懷信。信曰:“記海上相見時否?”隱之瞭然省記。數夕後,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如瀉,旁有草堂,一無所損。(出《獨異志》)
揚州的西靈塔是中國最高的佛塔。唐武宗末年,在拆毀寺廟的頭一年,淮南有個詞客劉隱之,到明州去旅遊,夢到自己好像在漂洋過海,看見西靈塔正在泛海東渡。同時看到守護寺塔大門的僧人懷信正在第三層塔上,靠著塔上的欄杆與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