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神靈的廟女子是不能進的。
卷第379 再生五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
劉薛 李清 鄭師辯 法慶 開元選人 崔明達 王掄 費子玉 梅先劉 薛
晉太元九年,西河離石縣有胡人劉薛者,暴疾亡,而心下猶暖。其家不敢殯殮,經七日而蘇。言初見兩吏錄去,向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重地獄,隨報輕重,受諸楚毒。忽觀世音語云:“汝緣未盡,若再得生,可作沙門。今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若壽終,不墮地獄。”語竟,如墜高巖,忽然醒寤。因此出家,法名惠達,遊行禮塔。次至丹陽,未知塔處。乃登越西望,見長幹(“幹”原作“十”,據明抄本改)裡有異氣色,因就禮拜,果是先阿育王塔之所也。由是定知必有舍利,乃聚眾掘之。入地一丈,得石牌三,下有鐵函,函中復有銀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發。薛乃於此處造一塔焉。(出《塔寺記》)
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西河離石縣有個胡人叫劉薛,患暴病死亡,心窩處卻很溫熱。家中人不敢殯殮,七日後復活。他說,起初看見兩個小吏帶他向北走,不知走多遠,到了十八重地獄,隨從報告輕罪重罪,受各種刑罰。忽然觀世音說:“你的塵緣未盡,你若再生,可作和尚。洛下、齊城、丹陽、會稽都有阿育王塔,都要去禮拜。死了以後,就不用進地獄。”說完,就像從高山上墜下,忽然醒來。從此出家,法名惠達。到處遊走,禮拜塔廟。
到了丹陽時,不知塔在何處。他便登高向西望,見長幹裡一帶有特殊色彩的氣,他便禮拜,果然是阿育王塔所在地方。由此斷定這裡必有舍利子。召集人挖掘,入地一丈,得到三個石碑,下面有鐵匣子,其中有銀匣,銀匣中有金匣,盛著三個舍利子和指甲、頭髮。劉薛便在這裡建了一座塔。
李 清
李清者,吳興於潛人也,仕桓溫大司馬府參軍督護。於府得病,還家而死,經夕蘇活。
說雲,初見傳教,持信幡喚之,雲:“公欲相見。”清謂是溫召,即起束帶而去。出門,見一竹輿,便令入中,二人推之,疾速如馳。至一朱門,見阮敬。時敬死已三十年矣。敬問清曰:“卿何時來?知我家何似?”清雲:“卿家暴惡。”敬便雨淚。言知吾子孫如何。答雲,且可。敬雲:“我今令卿得脫,汝能料理吾家不?”清雲:“若能如此,不負大恩。”
敬言:“僧達道人是(”是“原作”在“,據明抄本改)官師,甚被敬禮,當苦告之。”還內良久,遣人出雲:“門前四層寺,官所起也。僧達常以平旦入寺禮拜,宜就求哀。”清往其寺,見一沙門語曰:“汝是我前七生時弟子,已經七世受福,迷著世樂,忘失本業。背正就邪,當受大罪。令可改悔。和尚明出,當相助。”清還先輿中,夜寒噤凍。至曉門開,僧達果出。清便隨逐稽顙。僧達雲:“汝當革為善,歸命佛、法,歸命比丘僧。受此三歸,可得不橫死。受持勤者,亦不經苦難。”清便奉受。又見昨所遇沙門,長跪請曰:“此人僧達宿世弟子,忘正失法,方將受苦。先緣朱所追,今得歸餘,願垂慈愍。”答曰:“先是福人,當易拔濟耳。”便還向朱門,俄遣人出雲:“李參軍可去。”敬時亦出,與清一青竹杖,令閉眼騎之。清如其言,忽然至家。家中啼哭,及鄉親塞堂,欲入不得。會買材還。家人及客,赴監視之,唯屍在地。清入至屍(“屍”原作“村”,據明抄本改)前,聞其屍臭,自念悔還。得外人逼突,不覺入。少(明抄本作“屍”)時,於是而活。即營理敬家,分宅以居。於是歸心法寶,勸信法教,遂作佳流弟子。(出《冥祥記》)
李清是吳興於潛人。任桓溫大司馬府參軍都護。在府中得病,回家便死了,過了一夜又復活了。他說,起初看見來傳他的差役,手拿信幡叫他,並說:“公想見你。”李清以為桓溫召他,他便起來紮好腰帶跟著走了。一出門看見一竹車,讓他坐車,兩個人推車很快地奔跑。到了一座紅門前,見了阮敬。當時阮敬已經死了三十年。阮敬問李清:“你什麼時候來的?知道我家的情況嗎?”李清說:“你家突然遭到不幸。”阮敬便流下淚來。他又問:“知道我的子孫如何?”答道:“還可以。”阮敬說:“我現在叫你回去,你能管理好我家嗎?”李清說:“若能這樣,我不能辜負了你的恩德。”阮敬說:“僧達道人是個官師,很受尊重,把我的苦處告訴他。”阮敬進去很久,派人出來說:“門前的四層寺,是官府建造的。僧達常在每天清晨入寺禮拜,應求他解除苦哀。”李清就去了那個寺,見一個和尚說:“你是我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