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李 氏

上元末,復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一塊肉。相傳雲,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李氏鞭九十餘,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惟小蒯公尚存,李氏兄弟恐其家滅盡,夜中,令奴悉作鬼裝束,劫小蒯,便藏之。唯此子得存,其後襲封蒯公。(出《廣異記》)

上元末年,又有一家姓李的,不相信太歲。挖地,挖出來一塊肉。民間傳說,得到太歲的,打它幾百鞭子,就能免除禍患。李氏打了它九十多鞭子,它忽然騰空而起,於是就不知哪兒去了。李氏家有七十二口人,差不多死光了,只有小蒯公還活著。李氏兄弟怕他家死絕了,夜間,讓奴僕全穿上鬼的衣服,把小蒯藏起來。只有這個兒子活下來了。他後來世襲封為蒯公。

寧州有人,亦掘得太歲,大如方,狀類赤菌,有數千眼。其家不識,移至大路,遍問識者。有胡僧驚曰:“此太歲也,宜速埋之。”其人遽送舊處,經一年,人死略盡。(出《廣異記》)

寧州有一個人,也挖到了太歲,大小象寫字的方板,樣子象赤菌,有幾千隻眼睛。他家不認識,把它移到大道上,四處向認識的人打聽。有一位胡僧吃驚地說:“這是太歲,應該趕快埋起來!”那人急忙把太歲送回原處。一年之後,這一家幾乎死光了。

張周封

工部員外張周封,言舊莊在城東狗架觜西,嘗築牆於太歲上,一夕盡崩。且意其基虛,工不至。率莊客,指揮復築之。高未數尺,炊者驚叫曰:“怪作矣!”遽視之,飯數鬥,悉躍出列(“列”字原闕,據明抄本補。)地著牆,勻若蠶子,無一粒重者,矗牆之半,如界焉。因謁巫,酹地謝之,亦無他。(出《酉陽雜俎》)

工部員外張周封,說他的舊莊在城東狗架觜西,曾經在太歲上砌了牆。一天晚上,牆全倒了,還以為它基礎不實,做工不精。就率領莊客再砌。砌了不到幾尺高,做飯的人驚叫道:“妖怪發作啦!”人們急忙看去,幾鬥米的飯,全都跳出來排在地上,附在牆上,均勻得象蠶產的子,沒有一粒重複的。一直排列到牆的一半,就象有分界似的。於是就請來巫師,祭祝禱告。也沒發生別的事。

王 豐

萊州即墨縣,有百娃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於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鬥,蠕蠕而動。遂填其坑,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經宿肉長,塞於庭。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惟一女子存焉。(出《酉陽雜俎》)

萊州即墨縣,有個叫王豐的百姓,兄弟三人。王豐不相信方位有什麼禁忌,曾經在太歲上挖坑。挖見一塊肉,鬥那麼大,蠕蠕地動。於是就把那坑又填上了。但是那塊肉隨著填土而露出來。王豐害怕,把它扔掉。經過一宿,肉長大了,堵在院子裡。王氏兄弟三人以及奴婢,幾天內全都暴死,只剩一個女孩還活著。

房 集

唐肅宗朝,尚書郎房集,頗持權勢。暇日,私弟獨坐廳中,忽有小兒,十四五,髡髮齊眉,而持一布囊,不知所從來,立於其前。房初謂是親故家遣小兒相省,問之不應。又問囊中何物,小兒笑曰:“眼睛也。”遂傾囊,中可數升眼睛,在地四散,緣牆上屋。一家驚怪,便失小兒所在,眼睛又不復見。後集坐事誅。(出《原化記》)

唐朝肅宗的時候,尚書郎房集很有權勢。閒暇之日,獨坐在自家廳堂裡,忽然有一個十四五歲頭髮齊眉的小男孩,拿著一個布袋,不知從什麼地方走來,站在他的面前。房集一開始以為是親戚朋友家打發小孩來看望。他問小孩話小孩不應,又問口袋裡裝的什麼東西。小男孩笑道:“是眼睛。”於是就把口袋倒過來,裡邊有幾升眼睛。倒出來之後,在地上散放著,有的順著牆到了屋頂上。一家人又驚又怪的時候,不知小男孩哪裡去了。眼睛也不見了。後來房集因事被殺。

張 寅

范陽張寅嘗行洛陽故城南,日已昏暮,欲投宿故人家。經狹路中,馬忽驚顧(“顧”原作“頭”,據明抄本改。)蹐局不肯行,寅疑前有異,因視路旁墳,大柱石端有一物,若似紗籠,形大如橋柱上慈臺,漸漸長大,如數斛。及地,飛如流星,其聲如雷。所歷(“歷”

字原闕,據明抄本補。)林中宿鳥驚散,可百餘步,墮一人家。寅竊記之,乃去。後月餘,重經其家,長幼無遣矣。乃詢之鄰人,雲:“其婦養姑無禮,姑死,遂有此禍。”(出《廣異記》)

范陽的張寅經在洛陽故城的南邊走路,天已到了黃昏時刻,想到朋友家投宿,經過一條狹窄的道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