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妒耙偶恰罰�
燕昭王坐在握日臺上,有一些白脖頸的黑色大鳥飛來,停落在王所。那鳥銜來一顆明澈發光的珍珠。珍珠圓徑一尺,色黑如漆,把它懸掛於空中,各種鬼神都不能隱蔽其本來面目。此珠出自陰泉之底。陰泉在寒山之北,圓水之中。據說圓水裡的水常常圓轉而流。圓水裡有黑蚌,來往飛翔於五山之中。黃帝、務成子游寒山的時候,曾在高坐之上得到過黑蚌,所以人們才知道黑蚌的靈驗。燕昭王時,那產黑蚌的方國來進獻。燕昭王取寶璋之水,將黑蚌洗淨,嘆道:“我將有可以懸掛的小太陽小月亮啦!”發現黑蚌生珠,已經有八九千回了。這種蚌一千年一生珠,它產的珠子漸漸減小。燕昭王經常懷揣和把玩這顆珍珠,時值酷暑盛夏,體膚微有涼感。故而名曰消暑招涼珠。
漢高後
漢高後時,下書求三寸珠。仙人朱仲,在會稽市販珠,乃獻之。賜金百斤。魯元公主私以金七百斤,從仲求珠。復獻四寸者。(出《列仙傳》)
漢高後時,下詔書徵求直徑夠三寸的大珍珠。有個名叫朱仲的仙人,在會稽那地方做珍珠買賣,就獻上一顆。漢高後賜給他黃金百斤。魯元公主私下用七百斤黃金的代價,向朱仲謀求大珍珠,朱仲便獻給她一個直徑有四寸長的。
後漢章帝
後漢章帝元和元年,明珠出館陶,大如李,有明耀。三年,明月珠出豫章海濱(“濱”
原作“昏”,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大如雞子,圓四寸八分。(出《列仙傳》)
後漢章帝元和元年,在館陶發現了一顆明珠,像李子那麼大,能發光。元和三年,在豫章海濱發現一顆明月珠,像雞蛋那麼大,圓長四寸八分。
梁武帝
梁大同中,驟雨殿前,有雜色寶珠。梁武有喜色。虞寄上《瑞雨頌》。(出《酉陽雜俎》)
梁大同年間,一場大暴雨夾著雜色珍珠落在殿前。梁武帝非常高興。管理山澤的官便獻上一首《瑞雨頌》。
火 珠
貞觀初,林邑獻火珠。狀如水精。雲:於羅剎國得。其人朱發黑身,獸牙鷹爪。(出《國史異纂》)
貞觀初年,林邑獻給皇上一顆火珠。火珠的樣子很像水精。說此珠是從羅剎國弄來的。
羅剎國的人,紅頭髮,黑面板,齒如獸牙,手似鷹爪。
鯨魚目
南海有珠,即鯨目瞳。夜可以鑑,謂之夜光。凡珠有龍珠,龍所吐也。蛇珠,蛇所吐也。南海俗雲:“蛇珠千枚,不及一玫瑰。”言蛇珠賤也。玫瑰亦珠名。越人俗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謂之珠娘,生男名珠兒。吳越間俗說:“明珠一斛,貴如玉者。”合浦有珠市。(出《述異記》)
南海產有珍珠,就是鯨魚的瞳仁兒。這種珍珠夜間可以照出人影,叫做夜光珠。大凡珍珠有龍珠,是龍吐的;有蛇珠,是蛇吐的。南海有這樣的俗語:“蛇珠上千枚,不如一玫瑰。”這是說蛇珠不值錢。“玫瑰”也是一種珍珠的名稱。越人有這樣的的俗語:“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顆龍珠。”越人有以珠為上寶的習俗,生女孩叫“珠娘”,生男孩就叫“珠兒”。吳越一帶的俗語說:“明珠一斛,其價如玉。”合浦有專門買賣珍珠的集市。
珠 池
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貢,自監珠戶入池採,以充貢賦。耆舊傳雲,太守貪則(“則”原作“即”,據明抄本改)珠遠(“遠”原作“送”,據明抄本改)去。皆採老蚌,剖而取珠。池在海上,疑其底與海通,又池水極深,莫測也。珠如豌豆大,常珠也,如彈丸者,亦時有得。徑寸照室之珠,但有其說,不可遇也。又取小蚌肉,貫之以篾,曝乾,謂之珠母。容桂率將脯燒之,以薦酒也。肉中有細珠,如粱粟,乃知珠池之蚌,隨其大小,悉胎中有珠矣。(出《嶺表錄異》)
廉州邊海里有一個島嶼,島上有一個大池,叫做珠池。每年刺史徵收貢賦,都親自監督採珠戶到珠池中採來繳納。據老年人傳說,如果太守貪婪,那麼珍珠就會遠離而去,難以採到。採上來的都是老蚌,把蚌剖開從中取珠。珠池在海邊,人們都懷疑池底與海是相通的。
但是池水極深,不可探測。池中所產的珍珠,像豌豆那麼大的,是普通的珍珠;像彈丸那麼大的,也時常可能採到;直徑一寸能照亮屋子的珍珠,卻只有其說,不可遇到。另外,把小蚌的肉取出,用竹篾穿起來曬乾,叫做珠母,容桂一帶一般都用它炒菜下酒。見到肉中有米粒大小的珍珠的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