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部分(2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祀鯀。常常看見這條黑魚和蛟龍一起在水中出沒,觀看的人驚奇而且畏懼它們。等到舜派大禹疏導江河,祭祀大山的時候,大禹走遍了天下,唯獨不到羽山一帶。渡大海時,大鱉和大龜就是渡海的橋樑,攀登崇山峻嶺時,神龍揹著他過去,都是聖德的感召呀。鯀的變化,傳說不一,他變成神的說法是一致的,變化的具體情形卻各有不同的說法,玄魚黃熊,這四個字的字音容易互相混淆,傳寫中的錯誤,在這裡略加記錄。

東海人

昔人有遊東海者,既而風惡舡破,補治不能制,隨風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一孤洲,共侶歡然。下石植纜,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沒。在船者砍斷其纜,舡復漂盪,曏者孤洲,乃大魚也。吸波吐浪,去疾如風,在洲上死者十餘人。(出《西京雜記》)

從前有個東海航行的人,不久颳大風船漏水了,修補也無濟於事,隨著風浪,不知漂到哪裡。漂了一天一夜,漂到一個孤島上,一起坐船的夥伴都很高興,走下船把纜繩拴在石頭上,登上孤島煮吃的,吃的還未煮熟孤島就沉沒了。在船上的人砍斷纜繩,船又漂盪起來。

剛才的小孤島,是一條大魚,吞吐著波浪,游去時像風一樣快,在這孤島上死的有十多個人。

昆明池

昆明池,刻石為鯨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伷尾皆動。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

(出《西京雜記》)

昆明池,在石頭上刻了一條鯨魚,每當要打雷下雨時,鯨魚常常吼叫,伷和尾都動起來。漢代的時候祭鯨魚來祈求下雨,往往有靈驗。

徐景山

魏明帝遊洛水,水中有白獺數頭,美淨可憐,見人輒去。帝欲取之,終不可得。侍中徐景山奏雲:“臣聞獺嗜鯔魚,乃不避死,可以此誑之。”乃畫板作兩鯔魚,懸置岸上,於是群獺競逐,一時執得。帝甚嘉之,謂曰:“聞卿能畫,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嘗執筆,然人之所作,自可庶幾耳!”帝曰:“是善用所長也。”(出《續齊諧記》)

魏明帝遊洛水時,洛水中有幾隻白獺,乾淨得又美又可愛,看見人就離開。明帝想捉到白獺,始終捉不到。侍中徐景山對明帝說:“我聽說水獺喜歡吃鯔魚,竟然不顧自己的死活,可以用鯔魚欺騙它。”接著在木板上畫了兩條鯔魚,懸掛在岸上,於是群獺競爭著追到木板畫邊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明帝十分誇獎他,對他說:“聽說你善於畫畫,怎麼畫得這麼好呢?”徐景山回答說:“我不曾拿筆畫過畫,可是別人畫的畫,我也能照著畫下來。”明帝說:“你很善於運用自己的長處呀。”

潘惠延

平原高苑城東有魚津,傳雲,魏末,平原潘府君字惠延,自白馬登舟之部,手中算囊,遂墜於水,囊中本有鍾乳一兩。在郡三年,濟水泛溢,得一魚,長三丈,廣五尺,刳其腹中,得頃時墜水之囊,金針尚在,鍾乳消盡。其魚得脂數十斛,時人異之。(出《酉陽雜俎》)

平原郡高苑城的東面有個賣魚的渡口。傳說,魏末的時候,平原郡的潘府君字惠延,從白馬津上船到官任上去,手裡拿的裝著計算工具的口袋掉到水裡去,口袋裡還有一兩石鐘乳。在平原郡的第三年,濟河水氾濫漫過江堤,捉了一條魚,三丈長,五尺寬,剖開魚的肚子,得到了那時掉到水裡的口袋,金針還在,石鐘乳卻消化光了。那條魚一共熬了幾十斛油脂,當時的人認為這事很奇異。

葛 玄

葛玄見遺大魚者,玄雲:“暫煩此魚到河伯處。”乃以丹書紙內魚口,擲水中。有頃,魚還躍上岸,吐墨書,青墨色,如木葉而飛。又玄與吳主坐樓上,見作請雨土人,玄曰:“雨易得耳。”即書符著社中,一時之間,大雨流淹。帝曰:“水中有魚乎?”玄復書符擲水中,須臾,有大魚數百頭,使人取食之。(出《神仙傳》)

葛玄遇見有一個人送給他一條大魚,葛玄說:“暫時請這條魚到河伯那裡去吧。”就用紅水寫到紙上放到魚的嘴裡、把魚扔到水裡。不一會,魚回來又跳到岸上,吐出一張墨書,青黑色,象樹葉一樣地飄著飛了。又有一次葛玄與吳國的國君坐在樓上,看見土人在作法求雨,葛玄說:“雨很容易得到呀。”立即寫了一張符放在祭壇裡,一時之間,下了場大雨,流得到處都是。吳帝說:“水中有魚嗎”?葛玄又寫一張符扔到水中,不一會,就出現了幾百條大魚。讓人們捉來吃。

介 象

介象與吳主共論鯔魚之美,乃於殿庭作坎,汲水滿之,並求釣。象起餌之,須臾,得鯔魚。帝驚喜,乃使廚人切食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