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常欲肆勝,秘而不洩(“洩”原作“謀”,據明抄本改),乃屏曲室,去左右,下帷草詔。有大蒼蠅觸帳而入,萃於筆端,須臾亡出,帝異焉。令人看蠅所集處,輒傳有赦,喧然已遍矣。(出《異苑》)
晉明帝常常想寬赦有罪的人,卻又秘而不宣。於是遮擋住深邃的密室,屏退左右,落下帷帳而草擬詔書。突然有隻大蒼蠅衝開帷帳闖進來,落在筆尖上,一會兒又逃出去。明帝十分驚異便派人去觀察這隻大蒼蠅的落腳之處,而它停留的地方立即傳出將有赦令,而且這訊息到處都在喧嚷。
蒼梧蟲
《博物志》雲:“蒼梧人卒,便有飛蟲,大如麥,有甲,或一石餘,或三五斗,而來食之,如風雨之至,斯須而盡。人以為患,不可除。唯畏梓木,自後因以梓木為棺,更不復來。”(出《博物志》)
《博物志》上說:“蒼梧地方有人死後,便有飛蟲聚來,飛蟲像麥粒那麼大,長著甲殼。有時飛來一石多,有時飛來三五斗來吃人的屍體。每次都像風雨一般說來就來,不一會兒便將屍體吃光。人們已把它們作為憂患,然而無法除掉。只是這些蟲子很怕梓木,後來由於用梓木做棺材,蟲子就再也不來了。
蚱 蜢
徐邈,晉孝武帝時,為中書侍郎。在省直,左右人恆覺邈獨在帳內,以與人共語。有舊門生,一夕伺之,無所見。天時微有光,始開(“開”字原缺,據明抄本補)窗戶,瞥觀一物,從屏風裡飛出,直入前鐵鑊中。仍逐視之,無餘物,唯見鑊中聚菖蒲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