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韓朋鳥,本是野鴨水鳥一類的鳥,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鴛鴦、鵁鶄等鳥,嶺北全都有,只是沒見過韓朋鳥。根據幹寶《搜神記》上所說:大夫韓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強奪到手,韓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韓朋就自殺了。他的妻子私下裡把衣服弄的很糟爛,宋康王和韓朋妻子一同登上高臺,韓朋妻從高臺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爛,所以沒拉住。她在衣帶中留下遺書說;希望把我的屍體還給韓朋,與他合葬。康王很生氣,令人埋葬,卻把她的墳埋在韓朋墳的對面,互相對望。過了一夜,忽然看見有梓樹從二人的墳上長出,樹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樹枝在地上相連,還有像鴛鴦一樣的鳥,經常犧息在樹上,從早到晚悲切的鳴叫。南方人說這對鳥就是韓朋夫妻的靈魂,所以用韓朋的名字給這鳥命名。

帶 箭

帶箭鳥,鳴如野鵲,翅羽黃綠間錯,尾生兩枝,長二尺餘,直而不梟,唯尾稍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為帶箭鳥。(出《嶺表錄異》)

帶箭鳥,叫聲像野鵲雀一樣,翅膀上的羽毛黃、綠交錯。尾巴上長出兩根長枝,二尺多長,挺直而有彈性,只有尾梢才長毛,很像箭羽,因此,人們稱它為帶箭鳥。

細 鳥

漢元封五年,勒畢國貢細鳥,以方尺玉籠盛數百頭,大如蠅。其狀如鸚鵡,聞聲數里,如黃鵠之音。國人常以此鳥候時,亦名曰候蟲。上得之,放於宮內,旬日之間,不知所止,惜甚,求不復得。明年,此鳥復來集於帷幄之上,或入衣袖,因更名曰蟬鳥。宮人婕妤等皆悅之,但有此鳥集於衣上者,輒蒙愛幸。武帝末,稍稍自死,人尤愛其皮,服其皮者,多為男子媚也。(出《洞冥記》)

漢武帝元封五年,勒畢國進貢一種細鳥,用一尺見方的玉石籠子裝了幾百只。大小如蠅子,形狀像鸚鵡,叫聲傳出數里遠,像黃鵠的叫聲一樣。勒畢國的人常用此鳥判斷時間,也把它叫做候蟲。皇上得到後放在宮內,十天之間,不知飛到哪裡,皇上很惋惜,再想要就得不到了。第二年,這些鳥又回到宮中聚集在帷幔上,有的鑽入宮中人的衣袖裡,因而又給它起名叫蟬鳥。宮中的女官都喜歡這種鳥,只要這種鳥落到誰的衣服上,誰就會受到皇帝的寵愛。漢武帝末年,它們自己默默地死掉了。人們尤其喜歡它的皮,凡是身上裝飾著這種鳥皮的女人,多數會受到男人的喜愛。

王母使者

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出《酉陽雜俎》)

齊郡函山有一種鳥,青爪,紅嘴,白翅,紫腦門,名字叫王母使者。從前,漢武帝曾登此山,得到一隻玉匣,五寸長,武帝下山時,玉匣忽然變成一隻白鳥飛走了。人們傳說山上有王母娘娘的一隻藥匣,讓鳥常年守著它。

鴛 鴦

漢時,鄢縣南門兩扇,忽一聲稱“鴛”,一聲稱“鴦”,晨夕開閉,聲聞京師。漢末惡之,令毀其門,兩扇化為鴛鴦,相隨飛去,後遂改鄢為晏城縣。(出《朝野僉載》)

漢代的時候,鄢縣城南的兩扇大門,忽然一扇發出“鴛”的聲音,一扇發出“鴦”的聲音,早晚開閉城門時,京城內都能聽到這個聲音。漢代末年時,人們厭惡這種聲音,皇上命令毀掉這兩門,兩扇門變成了鴛鴦,互相追隨著飛去了。後來就改鄢縣為晏城縣。

五色鳥

楊震卒,未葬,有大鳥五色高丈餘,從天飛下,到震棺前,舉頭悲鳴,淚出沾地。至葬日,沖天上升。(出謝丞《後漢書》)

楊震死了,沒埋葬時,有一隻一丈多高的五色大鳥,從天上飛下來,飛到楊震的棺前,抬頭悲叫,淚水沾溼了地面。到安葬那日,大鳥沖天飛去。

新喻男子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衣迎三兒,亦得飛去。(出《搜神記》)

豫章郡新喻縣有個男子看見田野中有六七個女人,全都穿著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是鳥。匍匐著靠近她們,拿到了其中一個女子脫下的羽毛衣並藏了起來。他又走出去自動靠近那些鳥,那些鳥都各自飛走了,只有一隻鳥不能飛去,他就娶了這隻鳥做妻子,生了三個女兒。她們的母親叫女兒問父親,知道了她的羽毛衣藏在了稻穀下面,便取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