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異議?”“臣有本奏!”有一個人邁步走出朝班,跪倒在地。洪秀全一看,正是官拜殿左一指揮、提督水營副使的羅大綱。
羅大綱情緒激動,聲音高亢地說:“金陵雖好,卻偏居東南一隅,不宜建都。依臣愚見,請天王移駐開封。然後渡黃河,兩路進兵。一路出秦川,定咸陽;一路出山東,定冀州。兩路大兵合擊燕京,活捉滿妖頭,則天下可定也。若貪圖眼前的富貴尊榮,不謀進取,恐怕大禍不遠矣。”
前文書說過,羅大綱原是天地會的一名首領,活動在大湟江一帶。後投拜上帝會,到金田團營之後,並無異心,英勇奮戰,屢立大功。按他的功績,何止當個殿左一指揮?早該做個正丞相了。可是執掌軍政大權的楊秀清,對羅大綱存在偏見,認為他是來自天地會的人,不是正宗,所以不予重用。相反,遇有機會,還對他進行打擊和排斥。羅大綱當著天王的面說這話,東王怎會滿意?
羅大綱的話剛說完,東王就忍不住了。他往前大跨一步,指著羅大綱的鼻子說:“放肆!金陵自古就是建都的好地方,上至吳越、孫權,下至明太祖朱元漳,哪個不在此定都?偏你是個明白人!我問你,去開封有什麼好處?誰貪圖眼前的富貴?是天王,還是我?你怎麼知道這就是不謀進取?你怎知大禍就要臨頭?不用問,你一定是受了妖人的指使,與天王做對。若不嚴懲,連天父也不答應!”楊秀清越說聲音越高,把大殿震得嗡嗡直響。說完,回過頭來看看天王,等候天王降旨。大殿又恢復了平靜,靜得叫人可怕,空氣異常緊張,人們屏息凝神,偷偷地看著天王。很多人都替羅大綱捏一把汗。
為人正直的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用眼睛盯著他最欽佩的翼王石達開。他深知,在這種場合,唯有這位功高位重、人人尊敬的翼王出面,才能解圍。他清楚地看到,翼王的臉色鐵青,雙眉緊鎖,下頦在不住地顫動。
“天王,臣弟有本上奏!”翼王終於說話了,他的聲音渾厚有力,吐字千斤,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兒來了。只聽翼王說道:“依臣弟看來,羅大綱兄弟的話沒有錯。方才天王哥哥親口說過,今日朝會,是要議定建國大計,要兄弟們各抒己見,切莫閉口張望。既然讓大家各抒己見,就不同於詔旨和軍令,就要允許人家談自己的見識。邊孔丘還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況我們之間,還是兄弟!倘若張口嚴懲,閉口放肆,請問,還議什麼,哪個還敢講話?”石達開目光炯炯,打量著天王、東王、北王和每個人的臉。大殿裡更靜了,空氣更顯得緊張了。天王坐在那裡,毫無表情。東王的臉色一會兒變紅,一會兒變白,斜視著殿外,一言不發。北王韋昌輝正眼看看天王,偷眼看看東王,又斜眼看看翼王。他想打打圓場,可又不知道說什麼恰當,幹吧嗒嘴兒,沒說出來。
翼王接著說道:“目下,清妖未滅,大局未定,咸豐妖頭還安坐在燕京。琦善、向榮各統妖兵覬覦於闕下。我天國連半壁江山都沒有,怎能偃武修文、養兵息馬?天下父老,大部都在妖頭統治之下,生活困苦不堪,渴望天兵拯救。我們光想過‘小天堂’的生活,置千千萬萬兄弟姊妹而不顧,這能說是共享上帝無窮之福嗎?慈悲的天父、萬能的造物主,能允許我們這樣做嗎?”
石達開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說得眾人心服口服。此刻,天王的臉由白變紅,額角上滲出了汗珠。東王楊秀清臉色蒼白,頭開始往下低了。不過,他還是不服氣,偶爾還瞪翼王一眼。
石達開全不理會,繼續說道:“羅大綱弟在兩個月前,就向天王提出過‘北進、圖南’二策,我以為都是正確的。兵家之道,古有明訓‘貴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自金田起義以來,我軍一鼓作氣,破永安、佔益陽、下嶽州、克武昌,直搗金陵。清妖喪膽,天下歸心。金陵甲天下,潛米豐足,倚山傍水,遮蔽東南,不愧是六朝都會。如今以金陵之物力以補給,兵不卸甲,馬不卸鞍,直搗燕京,則清妖可滅,天下可定。此為最上策。若天王執意在此地建都,則必先出兵,平定南方九省,以解後顧之憂。然後揮師北進,勝則可以平燕京、滅滿妖,不勝亦可以偏安江左。然已羈延時日,勞師糜飽,事倍而功半;且清妖於恢復元氣之後,必扼我咽喉,牽我手足,使我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此為中策也,若安常處順,不謀進取,必使滿妖於筋疲力盡之餘,獲苟延殘喘之機,以至死而復甦,捲土重來。此誠養癰貽患,飲鴆止渴,竊為有識者所不取。臣弟冒昧進言,請二哥明斷!”
天王聽了,背如芒刺,可又駁不倒翼王,只好勉強點一點頭,一擺手,讓羅大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