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說的許多方面,都深得紀先成的認同,於是紀先成這下開始重視起了高懷遠來,覺得這次大冶之行,開始有意思了。
兩個人於是你來我往的開始在各方面聊了起來,當聊到有關詩詞歌賦方面的時候,高懷遠自然是遞不上招,只能聽紀先成一個人說,可是隻要牽扯到時政或者是天下大局的時候,高懷遠便能侃侃而談,說出不少令紀先成都不得不為之側目的見解來,紀先成於是乾脆也不再和高懷遠聊什麼詩詞歌賦之類的話題了,將整個話題都轉移到了時政、兵制、官制、弊政、天下大勢方面上。
這一下高懷遠和紀先成都算是找到了知音了,兩個人越說越興奮,越說越起勁,兩天時間,便混的爛熟,開始的時候高懷遠還對紀先成很是客氣,但是兩天過後,兩個人便因為一些分歧,開始爭論的面紅耳赤,紀先成也不坐車了,從車上跳下來,拉著高懷遠非要爭論出個誰對誰錯。
李若虎他們要不是知道高懷遠和這個紀先生是在爭論一些事情的話,外人看上去簡直以為他們二人誰欠了誰的錢,這會兒正在討債快要打起來了一般。
這種爭論無形之中,也將二人的關係拉近了不少,紀先成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擺他是高懷遠的老師的架子,後來混熟了之後,這個西席老師的架子也不擺了,不知不覺之中,開始和高懷遠稱兄道弟了起來。
當他們兩個爭論過了一個有關北方局勢方面的事情之後,高懷遠發現即便是紀先成這樣的人,在對待北方大局方面,也同樣具有相當的狹隘性,於是力陳金國覆滅對於大宋的不利之處,言之鑿鑿的認定蒙古人將會是下一個金國,並將成為南宋未來最大的敵人。
可是紀先成顯然對於蒙古國的事情研究不多,但是出於他是宋人這個基本條件上,他堅持以為,現在趁著金國四面楚歌的時候,大宋朝廷應該聯合蒙古的成吉思汗,兩相夾擊金國,滅掉金國才是上策!
高懷遠搖頭道:“紀先生在這一點上錯了,金國是宋人的世仇不假,但是金國的覆滅對於我們大宋來說,卻沒有一點好處,想一下百年之前的教訓吧!那時金國在北方崛起的時候,我大宋不正是和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嗎?
可是最終的結果呢?我們大宋雖然確實幫著金國滅掉了世仇大遼國,但是後來又落得了一個什麼下場呢?還不是遼國一滅,金國立即便將兵鋒直指我們大宋,並在短短的時間內,便佔去了我們宋人半壁江山?
也幸好我們大宋還有江淮天塹可以阻敵,才得以苟延殘喘至今,現在紀先生不妨看一下北方的局面,成吉思汗迅速崛起於蒙古草原,然後以萬夫不當之勇,率領蒙古大軍一路攻金,這才短短多少年間,偌大一個金國便只剩下了中原腹地這麼一塊狹小之地。
這樣的情景和百年之前是何等相似,假如我們大宋這次再聯蒙滅金的話,最終的結果是又一次失去一道可以阻擋野蠻的蒙古大軍的屏障,直接將我們大宋豐滿之軀暴露在蒙古的虎狼之軍面前。
現在我們尚且無力戰勝金國,一旦面對比金軍更兇殘百倍的蒙古大軍的時候,難道我們就是他們的對手了嗎?紀先生千萬不要相信什麼國於國之間的什麼盟約,盟約簽訂的時候,就是用來撕毀的東西!
假如紀先生你是成吉思汗的話,在滅掉了金國之後,難道會就此馬放南山,從此刀槍入庫,所有蒙古大軍都卸甲還田,回他們的草原上放牧不成?然後將中原大地就此交還給我們宋人不成?
所以懷遠以為,蒙古人一旦滅金之後,下一個盯上的目標便絕對是我們富庶的大宋,別的原因沒有,就是因為我們宋人太過於富庶和虛弱了一些,在蒙古人眼前,我們便是一塊天大的肥肉,他們不會放著我們不咬上一口的!
到了那時候,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朝廷的官家還有那些大臣們假如現在看不到這一點的話,到時候恐怕就悔之晚矣!所以懷遠對於紀先生的看法,實在不敢苟同呀!”
高懷遠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般,連聲嘆息到。
鐵馬金戈 第155章 截殺
聽罷了高懷遠這番話之後,紀先成不由得放緩了腳步,開始在心中重新審視起了眼下的北方局勢,半晌不再言語。
高懷遠頗有點得意的感覺,對於這樣一個學富五車的大才之人,他一路上和紀先成辯論,都落於下風,紀先成往往都引經據典,將他說的啞口無言,即便是他明知自己是對的,也說不過紀先成,可是今天終於在有關北方局勢上,說住了紀先成,於是高懷遠終於有了點揚眉吐氣的感覺,走路不覺間都輕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