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壓制,如此一來,朝中的政治環境開始出現了一種為妙的變化,也隨之開始更加複雜了起來。
而這期間,高懷遠也開始從皇宮之中抽身,繼續整頓他麾下的兵馬,並且在得到了夏震的首肯時候,在護聖軍之中淘汰了一批老弱兵卒,從各地新招了一批精壯之士進入了護聖軍之中,使護聖軍的兵力達到了五千人的足額編制,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護聖軍的實力。
當有了自己的擁護者之後,趙昀再一次開始想要更多的參與政事之中,但是隨即便被鄭清之進言制止,在政治、鬥爭上,鄭清之深知趙昀的弱點,和老辣的史彌遠相比,趙昀現在還是太過幼稚了一些,而且眼下他們的實力還遠不足以和史彌遠一黨相抗,現在假如趙昀過多的對參與政事的話,無疑將會觸及到史彌遠的利益。
故此鄭清之立即便勸阻了趙昀的這種激情,同時還拉上了高懷遠和他一起勸誡趙昀,在這件事上,高懷遠先找了紀先成商議,而紀先成也同樣表示了他對這件事的擔憂,和鄭清之的意見空前的一致,於是高懷遠也立即入宮面聖,將他的意見告訴了趙昀。
趙昀在聽了鄭清之和高懷遠的意見之後,頗為懊惱的將一本奏摺摔在了案上道:“你們所說朕心中明白,但是你們也看看吧!史彌遠他們現在都做了些什麼?現在他們要大量引發新會子,並且不許以金銀銅錢兌換,如此一來,定要導致大量會子充斥於市,按鄭愛卿你們的意見,如此下去定會使得物價飛漲,時日一多,定會令百姓受損,如此下去,該怎麼辦?難道朕就不能提及此事嗎?”
鄭清之立即點頭道:“官家所說確實有道理,但是眼下官家卻不易立即出言反對,此事史相他們已經決定,假如官家對此不滿的話,倒是不妨先說服太后,請太后暫時壓下此事,比官家親自出面反駁史相要強許多,也避免了和史相的直接衝突!”
鄭清之到底要比趙昀在處理這方面的事情熟練許多,一句話便將矛盾推到了太后和史彌遠之間,所以有了鄭清之的輔佐,趙昀確實避免了許多和史彌遠之間的衝突。
高懷遠聽罷之後,也點點頭道:“此事鄭大人說的有理,濫發會子確實與國不利,官家所想極是,但是官家卻不易直接批駁此事,倒不妨交由太后定斷為好!楊氏兄弟於下官私交甚密,不妨將這件事交給下官去代為遊說好了!”
趙昀聽罷了鄭清之和高懷遠的勸告之後,想想也確實有理,於是便將這份摺子遞給了高懷遠道:“既然你們兩個都這麼想,那麼這件事就交給太后決斷吧!太后那邊自有朕去說項,至於楊谷和楊石二人那裡,就由你去說項吧!總之這次不能答應史相,會子萬不能如此濫發下去!否則的話與國將會大大不利!”
高懷遠和鄭清之領旨出殿,走到無人之處的時候鄭清之苦笑道:“聖上到底還是年輕呀!尚不知朝爭的可怕之處,這件事上來看,聖上對史相已經是非常不滿了,你我還是要多多勸阻聖上,萬莫現在就和史相鬧翻為好!”
高懷遠點點頭:“鄭大人說的有理,聖上現在確實有點心急了些,現在所有奏本都要太后過目,聖上這邊可以說很受掣肘,太后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們要想想辦法,請太后歸權於聖上才行,以利於聖上更多的掌控一些權利才行!”
鄭清之站住腳,想了一下道:“不瞞你說,太后這段時間對於史黨所為也很是不滿,當初史彌遠令我等矯詔,太后可以說是受到史彌遠所迫,無奈之下才答應下來的!太后其實當初並不願意違背先帝的意願,行此廢黜之事,假如能曉以利害的話,太后也是深明大義之人,應該會答應還權於聖上的!
這件事我看還是要從楊氏兄弟身上下手,楊谷於我私交甚密,就由我去說項好了,至於楊石我聽聞你們私交相當好,就交予你去說項好了!
楊氏兄弟其實也並非史彌遠的親信,只要說通他們二人,料想他們應該能說服太后放權於聖上的,這樣一來,對於聖上執政便方便多了!”
二人商定好了計劃之後,便各自出宮而去,分頭開始忙活了起來,高懷遠自然立即前往楊石府上,在他家見到了楊石。
楊石還是老樣子,一看到高懷遠便要和他比射,高懷遠自然不會拂了他的面子,連射三局讓楊石二比一取得了小勝,楊石心中歡喜,於是留高懷遠在府中飲宴,設宴款待高懷遠一番。
“我說小友,你的射藝為何還是毫無長進呀?難不成又是在故意想讓老夫不成?說吧!你這廝現在無事不會到我這裡,又故意輸給我的!”
楊石年紀到底要比高懷遠大出不少,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