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1 / 4)

小說:盜宋 作者:圈圈

故此高愛卿請奏要立即出兵北上,協助彭義斌抗擊蒙古大軍,眼下他是不能班師回朝的!

“這份奏摺朕已經看罷了,鄭愛卿、真愛卿你們這些大臣們也傳閱一下吧!”

說著有小黃門接過趙昀手中的奏摺拿下去交給諸位大臣傳閱。

這幫人可人人都是大儒,一目十行的便將這片奏章給看完了,用的時間並不算長,但是也只是像鄭清之、真德秀、紀先成這樣的等級的大臣才有資格傳閱。

但是看罷了高懷遠的這份奏章之後,大殿上立即便響起了一片嗡嗡的交頭接耳的聲音,宋代大臣帽子上都有兩根長翅膀,此乃宋朝所獨有的風景,一時間大殿上帽子翅膀亂顫,嗡嗡聲響成了一片。

“聖上!微臣有本要奏,高大人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如此行事未免太過大膽了吧!淮東初定不假,但是如此興師動眾北上抗擊蒙古大軍,豈不很可能會觸怒了蒙古的成吉思汗了嗎?現如今成吉思汗正在征討我大宋宿敵大金國,假若我朝與之交惡的話,豈不正中金國下懷了嗎?

微臣以為,現在不能讓高將軍繼續北上,聖上只需令他平定京東也就足矣,千萬莫要再去招惹是非,令我大宋再豎新敵才是!

還有高將軍著意動用民壯疏浚汴河,此舉無疑太過冒險,當年金軍曾經從水路大肆進犯我朝江淮防線,假如我朝現在疏浚河道的話,豈不等於自毀長城了嗎?一旦金國再次於我朝反目的話,只需奪取徐州之後,便可以乘船南下,長驅直入,我江淮一帶豈不危矣?

而且如此大規模疏浚河道,勞師動眾不說,其耗費之巨更非我朝現如今可以承受的!還望聖上能駁回高將軍的奏請,令其只需安撫地方既可!”

鄭清之看罷了這份奏摺之後,馬上就覺得抓住了高懷遠的痛腳,跳將出來立即提出了他的反對意見。

長久以來,南宋朝廷之中的不少人已經形成了以江淮為界,偏安江南的思想,在他們的腦子裡面,江淮防線見不可破,只要金人不能越過江淮一帶,那麼南宋就沒有什麼危險,當初韓侂冑就是冒然起兵北伐,結果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倒令南宋損失慘重,積存的大量錢糧物資都毀於那次開禧北伐之中,現在的人一提到北上,心裡面就有些憷,不願冒這樣的風險,更何況這次高懷遠是想去北方和蒙古人開戰,雖然這些當官的沒見過蒙古大軍的厲害,但是從這些年來金國被蒙古人欺負的程度,也知道蒙古人絕不好惹,鄭清之便是這些人之中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剛剛說出來,便引得大殿上一些大臣趕緊附和。

趙昀皺了皺眉頭,鄭清之這幫大臣的話有些讓他覺得如同兜頭受了一盆冷水一般,興奮的心情一下子就跌了下來,頓時也感到有些緊張了起來。

但是鄭清之他們這些人的話音一落地,紀先成就第一個不幹了,當即便出班說道:“啟奏陛下,微臣對於鄭大人等人的話不敢苟同,現如今雖然李全新滅,但是並不代表著京東局勢已穩,高大人此舉也乃是為國著想,豈能阻止他北上抗蒙呢?

而且蒙古人狼子野心,可以說已經是昭然若揭了,李全佔據淮東京東等地,他本已是歸順了我朝,那麼京東淮東之地也就早已被我朝收回,可蒙古人卻還接受李全投靠,宣稱京東及淮東之地乃是他們轄地,豈不等於公開向我朝索地嗎?

而現如今他們明知京東一帶的義軍已經盡歸我朝,其轄地自然就是我朝屬地,卻還大軍侵入京東,此舉擺明了就是要強佔我朝屬地,想我大宋剛剛收回百年失地,又豈容韃子輕易奪走,高將軍此舉當是順應民心之舉,唯有擊退蒙古大軍,我朝方能保住京東之地,否則的話,就莫要妄論什麼安定京東了!

至於高將軍請旨疏浚汴河,更是可以說此乃遠見卓識之舉,鄭大人的擔心根本就是杞人憂天,金人及其北人不善水戰,天下人盡知,假如我朝以後打算北復中原的話,大軍糧秣器械的轉運將是非常繁重之事,高將軍眼下疏浚河道,正是為長遠打算!

當年開禧北伐雖然失敗,且不論其它原因,大軍糧秣轉運方面就乃是一大問題,大軍北上之後,後方轉運糧秣不濟,以至於令大軍無法推進,也是開禧北伐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高將軍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在此時提出疏浚北段運河,如此遠見卓識豈是一般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更何況剿滅李全之後,我軍俘獲眾多李全舊部,這些人假如不能妥善安置的話,遲早還是禍患,又何談安定之說?而高將軍正是看清了這一點,充分的利用這些所俘李全舊部,令其有事可做,以免閒來生出事端,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