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2 / 4)

小說:盜宋 作者:圈圈

還望聖上鼎立支援高將軍才是!”

朝堂之爭 第588章 爭執

紀先成可不是吃素的,高懷遠此行之前,他們便商量好了這些事情,最理解高懷遠的人也就是紀先成了,而且現在紀先成可以說是把持著言路之人,輿論上他是絕不會讓高懷遠落於下風的,再加上紀先成這個人說話不留情面,一聽鄭清之這幫人又要拉高懷遠的後腿,便立即站出來毫不客氣的駁斥了他們一番。

紀先成的話夠狠,一下子就把鄭清之等人批駁的一塌糊塗,潛臺詞就是你們這幫人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人,豈能和高懷遠的遠見卓識相比呀!

鄭清之當即便被氣了個白瞪眼,他現在對紀先成很是反感,這傢伙被高懷遠舉薦當上了左諫議大夫之後,可以說處處維護高懷遠的利益,戶部那邊剛剛拖延了一點向淮東調運糧秣的時間,紀先成便帶著一幫諫官,大肆彈劾戶部辦事不利,險一些把戶部的官員給撤職查辦,而這段時間一來,鄭清之手下的人只要是提出一點不利於高懷遠北伐的建議,馬上就會招致諫官們群起而攻之,這幫人在紀先成的帶領下,簡直成了高懷遠的走狗,實在是令他不爽到了極點。

而高懷遠這廝也真是夠壞的,雖說幹掉史彌遠一黨,他出力最大,但是這傢伙卻憑著自己功勞大的本錢,還有他和當今聖上趙昀的私人關係,一把史彌遠幹翻,就馬上清洗了諫官系統,安插了大批支援他的人進入諫院,讓紀先成帶著幫他說話。

而這個紀先成也真不愧是高懷遠的幕僚,上位之後處處和他鄭清之作對,今天上來就指桑罵槐的將他這一系的人給罵了個遍。

鄭清之正琢磨著如何駁斥紀先成的時候,朝班之中便又有人站出來,大肆指責起了鄭清之這一派的言論起來。

趙昀聽罷了紀先成的話之後,又想想當初高懷遠離開京城之前和他長談的一些話,覺得紀先成的話比鄭清之有理,現在他好不容易上臺掌權了,剛剛想要做點功績出來,讓高懷遠打李全,平定京東,要是現在李全死了,京東反倒被蒙古人給佔去了,那麼他費這麼大的力氣,豈不等於白乾了嗎?

到時候高懷遠肯定是不會答應的,而且朝野之中現在對高懷遠北伐的事情大多數人持著支援的態度,一旦他不許高懷遠北上的話,豈不要招致不少人的反對了嗎?

再想想鄭清之這個人,他也有些不高興,本來他和高懷遠都是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前在對付史彌遠的問題上,兩個人本來是很有默契的,可自從史彌遠一倒臺,這兩人就尿不到一個壺裡面,高懷遠力主北伐李全,而鄭清之從開始就反對此事,現在高懷遠滅了李全,要北上平定整個京東,鄭清之還是不答應。

到底問題是出在什麼地方,其實趙昀也很清楚,就是鄭清之這個文官看高懷遠受寵,心中不太高興罷了,但是這件事上,鄭清之推三阻四,明顯是太不給高懷遠面子了。

這倒好,被紀先成站出來罵了吧!不過趙昀這段時間也學了不少東西,知道也不能單單隻聽紀先成的,更不能只聽鄭清之的,現在倒不如先聽聽真德秀的意見。

於是他點到真德秀問道:“真愛卿,對於高將軍這份奏章,不知道你是何看法呢?”

真德秀一直沒有說話,他看出來鄭清之故意找茬,不想讓高懷遠太過順利了,而從文官的角度上來說,鄭清之這麼做無可厚非,畢竟高懷遠乃是武將出身,現在權勢很大,一旦讓高懷遠太過順利的話,怕他以後尾大不掉,不好收拾。

但是真德秀也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乃是高懷遠舉薦他才讓他出山當上了這個相爺的,而且他也看出,高懷遠眼下是雄心勃勃,要替大宋做些事情,不管於公於私,他都不能站在鄭清之那邊說話。

更何況眼下的情況確實如此,從各種訊息上來看,蒙古人這次做的事情都不道義,假若讓蒙古人打到京東的話,那麼這麼多年一來,京東好不容易才算是能看到一線曙光,重歸大宋治下的希望,可能就要就此破滅了,大宋再想收回京東,恐怕就真的不容易了,那麼高懷遠這次打李全也可以說是白乾了,到頭來對大宋很是不利。

蒙古人一旦佔了京東,對於大宋來說確實不是好事,兩國以前沒有交界,現在蒙古人入主京東,就可以直接威脅到了大宋的天下,這對大宋來說就成了一個新的威脅。

所以真德秀想了一陣之後,出班答道:“微臣以為紀大人所說的有理,高將軍這麼做確實有利於穩定京東,萬不能讓蒙古大軍入主京東才是,只是這件事事關重大,聖上還需提醒高將軍,切莫讓蒙古人太過難堪了,眼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