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後來有人想出了三段擊的方法,讓三排士兵輪番開火,使火槍形成連續的火力,後來這種三段擊在熱兵器前期,成為了中西方的標準戰法,對於火力的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而弩和火槍相比,射程並不比初期的火槍短,而且射率也高於火槍,如果同樣採用三段擊的方法的話,火力強度甚至會過火槍許多,威力便會成倍增加,只要和敵軍對陣,弩兵就能形成綿延不絕的箭雨,給衝擊中的敵軍以很大的殺傷。
故此他著令軍中弩兵習練這種射方式,透過近乎實戰的操演之後,現這種方法確實很有效,大大的增強了弩兵的火力持續性。
而今天則是第一次真正上陣檢驗這種強弩三段擊的威力,一經使用,果真效果奇佳,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成了進攻中李全軍的地獄之路,無數李全軍就這麼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而他們致死都沒有搞明白,為何今天宋軍強弩如此猛烈,以至於讓他們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稍有不慎,便中箭倒地。
李全看著自己派出的兵馬如同割稻子一般的倒在宋軍弩軍面前,而宋軍弩兵看似數量並不算多,卻生生給他的兵將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直至看清了宋軍弩手射的方法之後,李全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此中的道理。
李全也乃是久經沙場的將領,見多識廣,當看罷了宋軍這種放箭的方法之後,立即便理解了其中的道理,雖然在同一時間裡,宋軍弩手並未射更多的弩箭,但是和以前的那種齊射相比,這樣的射方法卻形成了連續不斷的火力,給進攻者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於是他不得不佩服創制這種射法的人實在是一個奇才。
但是眼下他軍令已下,如果收回軍令,將派出去的兵將撤回來的話,將會損失更大,唯有讓手下硬著頭皮衝上去,才能減少損失,要不然的話,現在付出的代價就算是白瞎了!
所以李全也只能令手下繼續擊鼓,鼓動兵將朝宋軍衝鋒,聽到了戰鼓如同催命一般在身後響起,這些受命進攻的北軍將士不得不硬著頭皮,冒著宋軍猛烈的箭矢繼續朝著宋軍陣列衝了過去。
“效果不錯!比我原來預料的還要好!”
高懷遠立於帥旗之下,一直在審視著眼前的戰況,連連點頭對華嶽指著前列的弩兵笑道。
“三段擊確實對於進攻一方十分可怕,應用於野戰之中,甚為合適,大人等於是又創立了一種戰法,以此法即便是迎戰敵軍騎兵,也同樣會令弩兵戰力翻倍的!”
華嶽這個時候也一直在觀察軍前的局勢,聽罷了高懷遠的話之後,點點頭答道。
“不成!這種三段擊對付敵軍步軍衝鋒尚可,但是一旦遇上來去如風的敵軍騎兵的話,效果就不會太好了,充其量也就是比以前的齊射稍稍好一點罷了,畢竟騎兵快衝擊過來的時候,每個弩兵至多也只能射兩支弩箭就算是相當不錯了!對付敵軍騎兵,還是弓箭手更合適一些,只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應對敵軍騎兵快衝擊弓箭手陣營,要知道騎兵一旦殺入弓箭手的陣列之後,就成了單方面的屠殺了!”
高懷遠搖頭道,現在他還是在考慮對付騎兵的問題。
而他們說話之間,李全軍便已經冒著箭雨,衝近了前排的弩兵了,而弩兵此時再想繼續有條不紊的放箭,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趙府堂卻絲毫不亂,大聲喝令道:“強弩營,退!金槍營上前!刀斧手跟上!”
隨著趙府堂一聲令下,強弩營立即反身後退,並且彙集起來,讓出了十多條通道,而緊隨其後的手持豎盾、長槍的金槍營隨即便透過這些弩兵所留通道,立即來到了軍前最前列,瞬間散開,將豎盾立於面前,同時將身體矮下,成半蹲的姿勢,用左肩用力扛住了豎盾,右手的長槍杵在地上,槍尖一律朝向了前方,第二列兵卒隨即跟上,將長槍平端著遞出盾牌,相互配合著迅的形成了一道由盾牌和長槍形成的鐵壁銅牆。
宋軍原本全部都是弩兵的陣前,轉瞬之間就變成了一道由長槍形成的槍林,鋒銳的槍尖閃爍著點點寒芒,指向了迎面衝來的李全軍兵將。
就在李全動中軍進攻高懷遠宋軍的中路的時候,宋軍左路黃嚴所率的忠順軍此時也已經殺至了李全軍的右翼大陣。
李全軍左翼的兵馬也不是吃素的,這支兵馬乃是當年李全攻打青州時候,在青州一帶組建起來的一支兵馬,青州人自古善戰,乃是有口皆碑的事情,所以這支兵馬也被李全視作軍中精銳,這次希望他們能一戰建功。
兩強相遇勇者勝,忠順軍撞上李全的青州兵,當即便展開了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