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是那樣充滿著比青年更勇敢的情緒,當我們從咖啡店裡出來的時候,除了滿意以外,更驚愕中國現在還有一個青年的老人。
過了一個星期,序文就寫好了,當我第二次去見他時,他很關心地詢問我的生活狀況,又對於私人信件上作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幫助。這時,從流露於他臉上那種真誠的表情,我才認識這位被人家罵為冷酷刁刻的人物,才是最偉大的熱情者。
魯迅的序文,寫於1933年12月25日夜。序文前半部分,追述了中國小說發生、發展的歷史,以及對小說的看法和意見;後半部分是魯迅對葛琴創作的評價,見解精闢、透徹,猶如畫龍點睛。
深切的期望,熱情的鼓勵,嚴格的要求,重新點燃了葛琴的創作熱情,不管生活如何困頓,道路如何坎坷,她銘記著魯迅的教導,積極投身革命文學活動,她參加了1936年6月15日以魯迅為首的六十位作家簽名的《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要求抗日,擁護統一戰線政策,並不遺餘力地堅持寫作。
葛琴在《總退卻》後記中回憶道:
那時——一九三四年,正是出版界最黑暗的時期,要靠寫作維持生活,幾乎是不可能,於是我被擲回農村中去,整天躲在村屋的窗子下,但是那時我對於創作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