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4 / 4)

的《巧鳳家媽》,就是彭慧這一段勞動的成果。巧鳳家媽是個受歧視的貧苦的農村婦女,女兒綵鳳被日本飛機炸死,自己後來在為支援抗戰而修築公路的過程中犧牲。在這個短篇中,主人翁巧鳳家媽爽朗潑辣的性格、明快的語言、悲慘的命運,以及高原山村的景色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這些都是和彭慧當年在觀察事物、學習群眾語言上所下的功夫分不開的。1940年離開雲南以後,迫於生計,彭慧大部分時間都在教書,沒有條件創作。她蒐集材料的那些小本本,也在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中散失了。

1940年,中山大學由雲南遷往粵北的砰石。彭意隨穆木天離開了昆明。他們途經貴州、廣西,在桂林花橋旁的施家園住了數月。穆木天於當年秋天,先往砰石教課;不久,彭慧也接到中大聘書,於是就帶著孩子去到砰石附近的山村管埠,那是中大師院的所在地。

在中大任教的兩年裡,彭慧先後開過文學概論、現代文學名著選、歷代文選等課程。在管埠鋪著石板的村路旁,穆老師和彭老師居住的那座小平房裡,經常聚集著一群群年青熱情的大學生。他們和兩位老師一起,熱烈地探討各種問題。彭慧當時三十出頭,比學生大不許多,她和其中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