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1 / 4)

�冀岢雋朔崴兜墓�怠R虼耍�嗣淺撲�嵌��蘭橢洩�奶成系囊晃蝗�蓯降淖骷搖�

作家的成長,有許多條件,大概都受家庭或個人生活環境的制約和影響。

柯巖是滿族人,原名馮愷,1929年7月14日出生於河南鄭州一個鐵路職工之家,原籍廣東南海。那時,北伐革命失敗才兩年,殘破的中國,到處是白色恐怖,一片黑暗。柯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當過小官吏,父親是一位正直的知識分子,從小就有反抗性格,為了反對封建婚姻,同家庭決裂,毅然出走,在極其艱難的歲月裡,頑強地掙扎著、生活著。他勤奮、刻苦,經過半工半讀,個人奮鬥,終於當上了鐵路的技術員和工程師。他酷愛讀書,喜歡文學,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點點錢,往往都買了文學書籍。他愛才,崇拜知識,愛陸游的詩詞,更尊崇他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他從來都鄙棄那些禍國殃民的豪門權貴,經常滿腹牢騷地用憤懣的口吻嘲諷或謾罵那些不學無術、靠吹牛拍馬往上爬的大小官吏。“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是他常常用來教育子女的名句之一。他的為人之道是:“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讀。”這種清高自詡與桀傲不馴的人生態度就使得他的生活道路坎坷多挫,經常同上司不和,不斷調動,被貶或失業。年輕時,他還寫過不少短篇小說,並翻譯過法國當時風靡一時的樊德摩斯偵探小說……他這些富於文學活動的價值,主要在於對柯巖的影響。柯巖的母親也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因自由戀愛而被趕出家門;她是一個粗通文字但藝術感極強的女子,渴望知識,夢想美好的未來,但艱難的生計壓抑著她的熱情和追求。除了偶爾背誦一些唐詩、宋詞藉以抒發情懷之外,就是把終生未竟之志寄託在兒女身上,經常對他們講述各種她所尊崇的仁人志士、忠信孝梯的故事,盼望他們能奮發向上,學有專長。父母的為人、品格與愛好,在何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柯巖說:“我從小喜歡文學,崇拜才能,尊重知識,追求精神生活,這些,同我的家庭影響是分不開的。”

鐵路上的職工像火車一樣,不停地奔跑,永遠不會停在一個站上。柯巖受著父親的寵愛,他到哪裡,總愛帶著她。這樣,柯巖從小就沿著鐵路線,飽看了祖國不少錦繡河山和人民的苦難。

柯巖的童年是寂寞而空虛的。她天真地渴望著能在孩子的王國裡自由玩耍,可是整天為衣食奔波的父母,為拿獎學金拚命讀書的事哥和姐姐,都不能滿足她單純的要求。於是她常常一個人跑出去玩,受欺侮,捱打,流著淚在母親面前訴苦。媽媽心疼女兒,不再讓她出門,便答應給她講故事。這樣,她開始接觸民間口頭文學《木蘭從軍》、《白蛇傳》、《路遙知馬力》、《缺手姑娘》、《孟姜女哭長城》、《鑄鐘娘娘》等。這些故事,她是百聽不厭,越聽越愛聽,有的故事已經講幾遍了,可是她還是纏著媽媽講。媽媽心裡的故事早已講完,連《琵琶行》、《長恨歌》一類名篇都教她背會了,故事變成了車軲轆,整天重複著。爸爸可憐媽媽,就找來“少年文庫”,讓她讀給女兒聽。從此,五歲的柯巖,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個“稻草人”,她希望也像永明一樣有個紫衣姐姐、美麗的大姐姐……

在柯巖貪婪地愛著世界上一切故事的時候,她到長辛店鐵路職工子弟學校唸書去了。她是班上最小的,卻是學習最努力的。她覺得書裡有許多許多可愛的人物在等著她,那美麗而有趣的故事可不能不知道。到二年級,書成了好朋友,她開始不加選擇地閱讀能弄到手的一切書籍,跳過不認識的字,目醉神迷,如飢似渴地追求著書裡的故事和人物。《愛的教育》裡的小主人公使她懂得了孩子原來不僅僅是父母的無償的索取者,《小婦人》使她感受到友誼的溫暖和力量,葉聖陶告訴她是非善惡,冰心讓她的童心向往大海與詩意,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窮人和富人截然相反的形象,格林和安徒生給她描繪了神奇而美麗的世界……

後來,她到了湖北鐵路職工子弟江岸扶輪小學。抗日戰爭爆發後,父親參加滇緬公路工程,她也到了雲南。九歲十歲時,她一直在雲南山青水秀的保山、下關上小學。柯巖兄弟妹妹十人,就靠父親薪金收入生活。度日本來就很艱難,在民族災難之時,更加重了這個普通公務人員的家庭負擔。物價一日數漲,父親經常失業……但不管生活怎樣艱辛,母親給人打毛衣、做針線、賣破爛,也要掙扎著供孩子們讀書。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柯巖和姐妹們都拚命讀書,力爭考入公費學校,領取獎學金;那段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