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3 / 4)

,又把主人公的命運融入社會的大風大浪的流程之中,才使它有了震顫讀者心靈的藝術效果。

《四姐妹》是《生涯》的續篇。它的背景與《生涯》基本一致,仍然是中國解放前後大動盪的社會生活,描寫一個父親、三個母親、四個女兒這樣一個家庭的興衰與沉浮。四個女兒是中心人物,她們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不同的命運,真實而形象地再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遷。

地主官商高殿臣的四個女兒是四個完全不同的形象。高嬋,“嫡出長女”,平時總是帶著她母親的莊嚴,舉止雍容華貴。她性格孤僻,我行我素,終生信奉獨身主義和科學救國。解放前夕,當一些人紛紛逃亡美國,或想逃而不能的時候,她卻抱著為中國婦女服務的目的,從美國留學畢業回到北平。她說:“我是一個醫學科學工作者。我用不著問今天是國民黨,明天是共產黨!我的信條是居里夫人的名言:科學是不分國界、階級、種族的,科學無祖國。它應該打破狹隘的侷限,服務於全人類!”作者並沒有讓她說大活、空話,她是一個典型的不問政治的舊知識分子的形象,富有正義感,喜歡高婕,討厭高娟……

高娟,長得丰姿綽約,很會眉目傳情,忸泥作態,懂得在什麼場合應像花一樣張開笑臉,在什麼場合應莊嚴、肅穆。學生時代,她是有名的枝花,在去新京參加清朝末代皇帝“選妃”不中後,便與偽滿大臣結婚。抗戰一勝利,就急忙易主,當了國民黨接收大員的第十一個小老婆。解放後,又成了新政權下共產黨一位“高幹夫人”。文化大革命中,她帶頭鬥爭高幹丈夫,劃清界線,離了婚,靠上了支左聯絡站的軍代表,於是那位海軍航保處處長又成了她的丈夫。她會看風使舵、左右逢源,極善投機,利用結婚、離婚攀龍附鳳,是一個似乎永遠浮在水上的漫畫式的人物。

高妤,在四姐妹中最小,“是一個天生的幸運兒,一個天之驕子!一個絕代尤物!”她當了國民黨首席接收大員、行轅主任的乾女兒,夢想著“參與這個世界的大變革”。她追捕過三姐高婕。到臺灣後,現實使她選擇了科學,拋棄了政治,定居美國,成了物理學博士。作者筆下的高妤,其性格是發展的;她作為美籍華人回國探親,主要就是要向三姐高婕道歉、懺悔。

高婕,是《四姐妹》的主人公,作者著墨最多。她是“庶出”——姨太太、小老婆生養的。這種社會地位,給她帶來的是屈辱。從出世以來,她看到的是母親的悲苦——受欺壓,捱打罵。從這樣的階級烙印裡,生長的是不平,是反抗。她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她的眼睛是深邃的,目光是冷峻的。她的嫵媚裡,透出的是憂鬱、悲愴和悽婉。由於社會地位、環境(她接觸過女英雄趙一曼等革命者)的影響,高婕背叛了家庭,成長為一位嚮往革命、追求光明的新女性。她秉性勇敢,十五歲就在長春、北平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鬥爭。解放後,她走上成熟,富有堅定的自我犧牲精神,時時把握著崇高的信念,因此她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力量,毅然同被打成右派分子的石屏結婚。這樣,一個冷寞的、屈辱的、被誤解的、“眼淚浸泡著心的淒涼歲月”,以二十年漫長的黑色陰影,殘酷地罩住了她。但她默默地奮鬥著,期待著,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信仰與赤誠。“藝術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人體裡去,把描繪變成真實。”柳溪實踐了巴爾扎克的這句名言,她不是把生活、人物變成作家筆下“描繪”,而是以血淚和生命去塑造,所以才有高捷等人富有生命力的文學形象。

《四姐妹》的父親——地主官商高殿臣,是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他精通商業行情,是交際場中的大市儈;他一生中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爵位”,恨自己只是一個“土鱉地主”。為了挽救家庭敗落的命運,他以四個玉樹般美麗的女兒為釣餌,讓那些有權有勢的軍政界的官宦人物上鉤,好“有個能作威作福的乘龍快婿,管他什麼偽滿、中華!”他以楊玉環如何被唐明皇冊封為貴妃對女兒們進行教育:“她爸爸成了老太爺,她哥哥楊國忠成了宰相,連文武百官也頂不上人家一個楊家閨女!……你們姐妹四個,要有一個成了這麼顯貴的一品夫人,光耀咱們高家的門庭,那我也不白來人世走這一遭啦!”當“新京”皇宮傳出“選妃”“聖詔”時,高殿臣恨不得立刻攜眷奔赴“滿州國”應詔,為當“老國丈”,竟把家從哈爾濱搬到長春,大花“運動費”,不惜走“後門”……高殿臣是個隨機應變的幾朝“元老”,偽滿、國民黨時期他是上面的人物,共產黨時期,他仍然浮在上面,成了“紅色資本家”。“統戰物件”。實際上,他的骨子裡卻是一個沒有國家、沒有民族、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