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青春之歌》獨具的藝術魅力。實際上,《青春之歌》正是從掀開人物的情感世界這一層面上塑造了一批各種型別有血有肉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從而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並使這部小說鮮明地有別於那個時代的一切其他優秀作品。
粉碎“四人幫”後,《青春之歌》於197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次出版發行。日本也在1960年日譯版的基礎上,參照原著新版再次改譯出版。國內各報刊對於楊沫及其《青春之歌》的介紹與評論文章又多了起來。其中王永生的《小說〈青春之歌〉評析》一書(198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較系統地分析了小說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思想成就和藝術特色。張韌的《論楊沫的現實主義創作》(1981年第13輯《文藝論叢》)對楊沫的創作道路、創作個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進入六十年代、楊沫身患較重的冠心病,這時她的創作不多,但沒有斷,仍然寫她所熟悉的抗日鬥爭生活。1963年楊沫調到北京市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並擔任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