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經濟學的詭計 作者:月寒

,達旦通宵,欲與黃牛試比高。數鈔票,看人山人海,一票難求。”這是曾在網路盛傳的惡搞《沁園春?買票》中的一句詞。“黃牛”這個名詞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從事春節火車倒票的“黃牛黨”,更是讓廣大老百姓深惡痛絕。儘管國家一再嚴管,卻仍然無濟於事。這是為什麼?很明顯,為了錢!那些“黃牛黨”之所以如此辛苦地甚至冒著犯法的危險從事這項買賣,自然是有利可圖,而且這個“利”還不小。

我們都知道,一件東西,它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它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它“值”多少錢。打個比方,你就是再牛,也不可能把白菜賣出轎車的價格,這是由它的價值決定的。

講到這,也許你會問:那麼平常賣100元的火車票,它的價值應該就是100元啊。為什麼黃牛賣200元,甚至是賣300元,也會有人搶著買呢?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平時的火車票基本能滿足乘客需求,票正好夠賣。但春節時大家都擠在一塊回家,火車票太緊俏。那麼,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用經濟學來解釋,我們就有必要引出一個經濟學名詞:供需關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當供過於求時,價格就會下降;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其實,這個道理在市場經濟理論尚未出現之前,人們就已經懂了。早在戰國時,有個叫呂不韋的人,他發明了一個成語,叫“奇貨可居”,一直流傳至今,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奇貨可居”,指的就是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候,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做生意。一個偶然機會,在路上他認識了秦昭王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的異人。當時,秦、趙兩國經常交戰,趙國有意降低異人的生活標準,弄得他非常貧苦,甚至天冷時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知道這個情況,立刻想到,在異人的身上投資會換來難以計算的利潤。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意思是把異人當做珍奇的物品貯藏起來,等候機會,賣個大價錢。呂不韋回到寓所,問他父親:“種地能獲多少利?”他父親回答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運珠寶呢?”他父親又答說:“百倍。”呂不韋接著問:“那麼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會獲利多少呢?”他父親吃驚地搖搖頭,說:“那可沒辦法計算了。”呂不韋聽了他父親的話,決定做這筆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筆錢,買通監視異人的趙國官員,結識了異人。他對異人說:“我想辦法讓秦國把你贖回去,然後立為太子,那麼,你就是未來的秦國國君。你意下如何?”後來,他果真即位,他的兒子就是秦始皇,稱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權傾天下。由此可見,呂不韋不僅僅是個能買會賣的商人,他還做成了古今中外的最大生意——為統一天下的秦王朝創始人秦始皇的橫空出世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實現了由一個商人向政治家的華麗轉身。可以說,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一個黃牛,他深諳市場供求關係,以一個商人的敏銳眼光發現併成功囤積了“異人”這一奇貨,並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供需早知道:價格背後的尺子(2)

其實,“奇貨可居”不僅僅是針對商品,也針對人才。早些年的民航飛行員罷飛,也正是奇貨可居的一個例證。那時,民營航空剛剛起步,極其匱乏飛行員,於是到國有航空去“挖”人才就成了一種競爭和生存手段。重賞之下,為了高薪,飛行員跳槽之風漸起。但根據現行的有關規定,飛行員辭職門檻高聳入雲,想走難於上青天。問題是,民營航空的橄欖枝已經讓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有了一個重估。因此,飛行員認為留下來也可以,加薪是他們的普遍要求。但國有航空公司顯然不願增加運營成本,於是二者的關係迅速惡化,“罷飛”成為飛行員向航空公司施壓的“撒手鐧”。儘管有人認為飛行員以高薪“要挾”老東家有失厚道。但從市場規律來看,供求對價格高低起著極大的影響作用。既然飛行員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必然“價值連城”。國有航空若想留住人才,提高他們的待遇實在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必然結果。

如今的人才市場,我們都說“工作難找”。但為什麼有的人卻如此“吃香”,被人挖來挖去呢?為什麼即使在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仍然有人敢大談“條件”,大談要求呢?這其實也是供需關係影響的結果。人多,但真正的人才少,尤其高階人才更是少。只要你是“奇貨”,自然也有抬高價格被人哄搶的資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