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必須透過政府的政策引導,使投資資金更多地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如“三農”、節能環保、保障性住房、自主創新高科技等行業。應改善投資環境,消除行業和市場壁壘,給民營資本以“國民待遇”,使其能夠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公平參與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投資。對某些總量型的貨幣政策措施,應賦予其結構調控功能,以央行作為經常性政策調控工具的存款準備金比率為例,應改變“一刀切”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對主要的商品糧基地所在地區、金融資源相對貧乏的經濟落後地區,可實行相對較低的存款準備金比率。這樣做,既可以增強政策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有利於促進地區間經濟的協調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教你認識貨幣: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3)
但消費主要受勞動者收入制約,因而貨幣政策刺激消費需求的作用有限。貨幣政策是一種間接性的政策,並不是直接作用於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它往往是透過市場機制的引導來影響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存款準備金比率調低,銀行有了更多的資金,就有可能放更多貸款,企業也能夠獲得更多的貸款資金,進而擴大投資。但這個政策傳導到企業去擴大投資,中間要經過很多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使效率下降,所以落實好貨幣政策,才是真正關係我們生活的利好訊息。
流動性過剩——都是錢多惹的禍
我們只聽說有人為沒錢而發愁,很少聽到有人為錢多而發愁。而從宏觀角度考量,錢多有時還真的不完全是一件好事。現在就讓我們從“流動性過剩”入手來看看“錢多”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吧!
經濟學家說:“流動性過剩是經濟泡沫的幕後推手。”人們普遍認為,是流動性過剩將經濟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流動性過剩究竟是什麼含義呢?它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來製造經濟泡沫呢?
簡單地說,流動性過剩就是貨幣當局貨幣量發行過多、貨幣量的增長過快,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沛,居民儲蓄增加迅速。在宏觀經濟上看,它表現為貨幣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就銀行系統而言,則表現為存款增速大大快於貸款增速。流動性過剩導致的結果,首先是大量的資金追逐房地產、基礎資源和各種金融資產,形成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而資產價格的上升,必然會推動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動性資產開始追逐消費品,就會引起物價的較快上漲。流動性過剩容易引發經濟過熱、產生經濟泡沫,因此,它往往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經濟現象。
目前中國也面臨類似“財富集中湧現,流動性相對過剩”的考驗,現在,投資界沒有不關心“流動性”的,因為此輪行情,漲與它有關,跌也與它有關。而最近一位有影響的人士更是提出,把錢投到國外去,擴大對外投資,以減輕流動性對中國經濟的困擾。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最缺的就是資金,於是我們搞特區、給外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花了20多年時間,贏得了現在的充沛外匯。
可是現在外匯多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錢多了,往哪兒投?閒在那裡,不僅要貶值,而且還要發行相應的人民幣來對沖,被動地投放貨幣,將導致更多的貨幣流通,這還真是個難事。
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第一,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按照與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同步性改良的思路,適度增加對公共服務的投入,特別是對改善國民素質有長期影響的公共服務的投入,培養國家長久潛在的競爭力。第二,調整財富分配格局,變國富為民富,變依賴外貿為內外貿平衡,讓本國國民真正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不是以擁有貨幣的形式享受紙面上的財富。
第二章 教你認識貨幣: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4)
一百多年來,中國經濟經過轉型,開始了農業模式向工業模式轉變,這期間,要做的事其實很多。而中國人口那麼多,地區差異那麼大,要用錢的地方也很多,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已是世界第二強。中國現在人均GDP才2000美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如果從國民整體素質看,則更需要花大力氣做功課,而這一切也都需要錢。由此來看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有可能抓住要害了。從經濟區域性看,特別是從虛擬經濟這個層面看,流動性確實有點過剩,流動的錢確實比較多,但從真實需求看,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很多。錢是中性的,有錢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