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去了解李靜。
可是,他猶豫了幾日登門李府時,卻得到了他家小世子失蹤的訊息。
這件事,魏紀自是不敢告訴魏諶,只對他撒謊說李靜過得很好。
在李靜失蹤的一年多里,那個只被魏諶略略提過的李讓,逐漸的在宋州顯露聲名,憑的,自然不是流連坊間,而是他的文章辭賦。魏紀初始是懷著牴觸的心思看李讓的文集的,可是,看了,就被吸引了,生出了自嘆弗如的感慨,生出了結交知心。
初時,李讓對魏紀並不待見,即使知道了他是魏諶的弟弟之後;可是,魏紀花了十天十夜以自己一篇得意之作相交,李讓才拿正眼看他。可是,李讓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回了高過他數層的一篇辭賦,那篇《答魏元方遊梁園賦》,一時之間讓宋州紙貴,成就了李讓“如玉公子”的聲名;而他題目中的魏元方,也成就了“引玉公子”的聲名,沒被叫做“拋磚公子”,魏紀就該偷著樂了。
可是,“引玉公子”,年少的魏紀,又怎麼能咽得下那口氣。
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以魏諶為原型,寫就了一篇《遊俠賦》,雖沒有令宋州紙貴,卻也總算勉強給他換來了一個“劍舞公子”的聲名。
對於立志於文的魏紀而言,雖不好聽,但總算不是李讓的陪襯了。
可是,那之後過了十天,李讓派他的小廝天權,私下裡給魏紀送了一篇以李靜為原型的《君子賦》。
李靜,自然是稱不上傳統之名的“君子”的,可是,李讓的筆下,李靜要比魏諶口中生動了不止百倍。而且,雖不排除李讓的護短誇張的成分,魏紀倒是第一次,對李靜這個人產生了興趣。
李讓除了那篇《君子賦》,對李靜的事,並不願多提及。魏紀與李讓,一個住在書院,一個住在李家內院深宅,多是書信文章交流,也並沒有經常見面的機會。
魏紀對李靜產生了興趣,就讓身邊的魏硯稍微調查了一下。得回來的結果,差點沒讓魏紀跌掉下巴。
宋州城不知道李家小世子的人實屬聊聊,可是,被魏紀問及的人中,十個人有九個人絕對說不出李靜一句好話,剩下一個人,也是支支吾吾模稜兩可。
李靜自十歲起就開始出入勾欄,常常夜不歸宿(這個絕對是謠傳,李靜一般在晚上戌時,最晚不過亥時一刻就回了秦家);
仗著身份和皮毛的武功欺壓良民(也就幫一個瞎眼的乞丐打了一個偷他銀子的小偷;幫一個說大鼓的姑娘折了一個調戲她的登徒子的手);
眼睛長在了頭頂上,即使是對宋州城的世家公子,都不理不睬(常常出入勾欄的,有幾個是修養很好的世家公子,就如別人非議李靜一樣,李靜對她的“同道中人”也心存偏見,加上她本就是不喜交遊的性子);
自甘墮落拜了一個流浪的琴師為師,卻連束脩都不肯出,讓那個琴師沒錢治病受盡病痛折磨而死,更有甚者,說是李靜想要調戲那個琴師的孫女,不被允許,所以她就狠心讓人活活打死琴師,把他的孫女賣入了妓館(解容子一代名伶,如何會沒錢治病?沒有妻兒,何處來得孫女?);
她之所以失蹤,是拐了一個青樓名妓,被家裡趕出了家門,連夜坐船離開了宋州,現在怕已經是被名妓嫌棄,棄屍荒野了……
傳言的力量呀。
關於李靜的傳言,魏紀沒有跟李讓透露過半個字,他自己,雖然心中莫名就對李靜生了一根刺,卻是對那些流言,半個字都不信的。
到去年的十月份,李讓寫信告訴他李靜回來了,雖然言語之間極盡謙虛,但是,態度之間不無驕傲的告訴他,李靜失蹤這一年多,是隨著蘇家的商船出海了。對於李靜的海上之行,李讓只是寥寥數筆帶過,信紙上,在那聊聊數筆之處,還有一團氤氳。不過,末了,李讓告訴他,李靜給他帶回了一把象牙的摺扇,極其精緻。
那之後,李讓再沒給他寫過信,直到今年正月,李讓入住書院。兩人才恢復了交往。
李靜來書院之前,李讓高興得連著三個晚上都在魏紀房間聊到很晚。
可是,李靜進了書院,李讓反倒有些悶悶不樂了。只因,李靜堅持跟李讓住在了前後不同的院子,而且,身邊還帶著一個妖異的番人。
拳腳無眼
對於番人,魏紀雖然不喜,倒也沒有傳統計程車大夫的強烈偏見,據說,他們魏家祖上,還有鮮卑族的血統呢。
可是,長得那麼漂亮妖異的,魏紀還是忍不住皺了皺眉頭。見到摩西的那一刻,那些關於李靜的惡劣傳聞,自然就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