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斬草除根,便親自去捕殺李侗,待去了才發現這個三歲的孩子早被嚇死了。 過了四天後,李豫即位,歷史上稱為代宗。李輔國手握兵權,軍國大事全由他說了算,甚至對代宗說:“大但內裡坐,外事自有老奴處分。”朝野上下只知道有李輔國,不知道有代宗。 唐肅宗李亨不是好色的皇帝,他一生中幾乎只寵幸了張良娣一個女人。張良娣的名字已經不可考,良娣只是一個封號。不過張良娣也確實出類拔萃,不論在長相、智謀,還是性格上,她都稱得上非常出色的皇后,關鍵是填補了李亨天生懦弱的缺點。但是正像一枚硬幣有兩面,在處境危險的境遇下張良娣表現了一個女人最閃光的那一面,而在坐享其成的時候她又不惜一切為自己的親生孩子打算,導致了宮廷的一系列變故。是是非非難有評價的標準,或許人性的險惡正是環境的複雜所促成。    
唐憲宗獨愛青樓歌妓之謎(1)
唐憲宗(778~820年),即李純。唐代皇帝。順宗子。公元805~820年在位。在位期間李絳、裴度等人宰相,利用藩鎮間矛盾。先後平定劉闢、吳元濟等的叛亂。其他的藩鎮也表示歸順。他在藩鎮暫時臣服朝廷的形勢下,驕傲奢侈,廣事收納地方官的“進俸”,戶口流散因而更甚。元和十五年(820年)被宦官陳弘志等殺死。 永貞元年八月,在位僅八個月的唐順宗在宦官俱文珍的逼迫下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為太上皇。李純即位,是為憲宗。憲宗力圖削平藩鎮割據,先後平定了劍南西川、夏綏、浙西、淮西、淄青的叛亂,收回了江淮財賦,其他藩鎮也相繼降服朝廷。 浙西觀察使李■厚賂權幸,得到了鹽鐵轉運使的肥職,史稱其“割剝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劫殺其身而取其財”,後來被調為鎮海節度使。夏蜀叛亂平定以後,朝廷又樹立了一定的威信,藩鎮多畏懼入朝。李■的心裡也忐忑不安,憲宗授李■左僕射,遣使到京口訊問他入朝的行期。李■殺死留後王澹舉兵造反,兵敗後被械送京都。 李■被擒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姓鄭的侍婢跟隨著他。夜裡李■撕自己的衣襟,在上面寫下自己內心的冤屈,以及以往治理軍政的功績,並說他自己是被張子良所出賣。寫完後,李■對鄭氏說:“你把這份狀子藏在裙帶裡。假如我有機會當堂申辯,就會成為宰相或者楊、益二州的節度使;假如沒有申辯機會,就要受到極刑了。一旦我不在人世,你一定會被沒入掖庭,皇帝問起來你就把這份狀子給他看。”鄭氏含淚應諾。 李■被送到長安城西南腰斬。等到李■被殺的時候,京城起了彌天大霧,三天都不消散,有人還聽到鬼哭的聲音。果然不出李■的預料,唐憲宗從李■的侍婢手中得到他留下的帛書,內心頗為疑惑他的冤情,從皇宮裡取出幾件黃衣賜給已死的李■及其子弟,命京兆府收葬了李■。 李■叔父的兒子李鴿是宋州刺史,聽到李■謀反的訊息慟哭了一場,強令妻子奴婢,無論老幼,都根據脖頸的尺寸製成枷鎖,自拘到觀察使面前請求治罪。朝廷憐憫他們,所以從輕發落。 李■的宗屬大都官居要職,過著養尊處優的奢華生活,挑選的歌妓婢妾都是當時冠絕於時的美色。他到浙西吃了敗仗之後,沒收後配在掖庭的婢妾中,除了這個姓鄭的,還有個姓杜的,都是姿色豔麗,一時無雙。 姓杜的婢妾名叫杜秋,歷史上也稱做杜秋娘(娘是古代婦女的泛稱,不屬於名字的一部分)。杜秋娘是唐金陵人,入宮以後得到了唐憲宗的寵幸。說起杜秋娘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及一首非常有名的《金縷衣》應該都有印象,其詩如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就是杜秋娘所作,寫的是光陰易逝,青春難留,要在最年輕的時候恣意歡樂,不要等到年老體衰的時候空自後悔哀嘆。這首詩也是杜秋娘傳奇一生的真實寫照。 杜秋娘原是金陵的一個青樓歌妓,她天然麗質,即使不施朱粉也遠遠地超出了一般的女子。而且談吐詼諧,能歌擅詩,成為紈絝公子聲色場中追逐的物件。鎮海節度使李■聽說了她的豔名,便去與杜秋娘相會,一見之下十分傾心,於是要將她帶入府中充為侍妾,杜秋娘也欣然相從。李■娶秋娘為妾時已六十七歲了,而秋娘芳齡只有十五歲。“花開堪折直須折”的意思是人不風流枉少年,但是風流也離不開權勢財富作底子。李■看中了杜秋娘色藝雙全,杜秋娘也看中他的權勢。 李■的府中豔妾如雲,都是一時之選,但是杜秋娘一首《金縷衣》就足以讓她們失色。李■對杜秋娘極為寵愛。李琦掘銅山鑄私錢,造鹽填私囊,擁兵自重而圖謀反叛。等到李■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