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作為罪犯的家屬被沒入掖庭,她顧眄依依的窈嫋身影深深地吸引了唐憲宗。憲宗心動之下便召幸了杜秋娘。因為她才貌過人,一度受到憲宗的寵愛,給她賜名為杜仲陽,做了宮中女官。 憲宗的皇后郭氏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孫女。父親郭曖娶了昇平公主,著名的《打金枝》就是郭曖與昇平公主之間的軼事。因為郭子儀功烈卓著,所以朝廷對郭氏與別的宮妃不同。郭氏生下了穆宗李恆。元和元年進冊為貴妃,元和八年群臣先後三次請憲宗立郭氏為皇后,當時憲宗後宮多嬖豔,怕郭氏得到尊位後鉗掣他不能肆意,因此找藉口推脫。 後宮裡的美女雖然很多,但杜秋娘憑藉她在青樓為歌女的閱歷深深吸引著憲宗,始終在憲宗的心裡佔有一席之地。 憲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內憂外患已經病入膏肓,不是人力可以挽救的。憲宗後期開始服用丹藥追求長生,丹藥多有毒性,他的性情變得暴躁易怒,經常無故斥責或誅殺左右宦官,弄得宦官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宦官陳弘志毒死了憲宗,穆宗李恆繼位,秋娘這時已三十多歲,但風韻不減當年,她又被穆宗召幸。為了掩人耳目,穆宗命杜秋娘為皇子漳王的褓姆兼教師。穆宗也很短命,杜秋娘後來又經歷了敬宗與文宗兩朝。文宗太和年間,漳王受誣陷被廢除,唐文宗詔賜杜秋娘歸老還鄉。 等她被朝廷棄置回家時衣食無著,過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名士聽到她既老且窮的困境都十分同情哀傷,杜牧為此寫下一首長詩,記敘她的身世經歷。後世以杜秋娘泛指美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有時也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唐憲宗獨愛青樓歌妓之謎(2)
李■的另一個婢妾鄭氏就是他臨終前託付帛書的那個,也有人說當初在裙帶裡藏著李■帛書的是杜秋娘,但是宮闈事秘,世人對於真相不得而知。 穆宗即位後,尊郭氏為皇太后,凡朔望三朝都率百官到宮門為郭氏祝壽。郭氏在興慶宮頤養了多年,歷經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都得到皇帝的孝順尊敬。唐宣宗與郭氏本來是名義上的嫡母子關係,但是宣宗卻對郭氏十分冷淡。挑起皇帝對郭氏仇恨的是憲宗的生母鄭氏。 鄭氏當初是李■的婢妾,鄭氏及笄的時候,有相士說她將來會生下一個天子,當時李■心有異志,便將她納為侍妾。李■敗亡鄭氏沒入宮掖後成為郭氏的侍女。那時候太皇太后郭氏是憲宗的貴妃,憲宗在貴妃宮裡出入時看見鄭氏姿容豔絕,便召幸了她。鄭氏本是個有罪的人,忽然得到憲宗的寵幸使其它嬪妃都十分氣憤,一腔鬱悶發洩在鄭氏身上。只要憲宗不在眼前,鄭氏便會受到包括郭氏在內的後宮嬪妃的隨意打罵,但她想到自己罪婢的身份只有眼淚往肚子裡吞。 鄭氏被憲宗納入後宮,不久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李怡,是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因為母親的關係,李怡幼年時寡言少笑,宮中都以為他是白痴。待他稍大了些被封為光王,更加韜光養晦,不讓別人猜到自己的心事。 會昌六年六月,唐武宗病重,宮中的宦官謀立李怡,因為他們認為李怡是個白痴,當了皇帝好被他們控制。當時武宗有五個兒子,年紀都很皆幼弱。三十三歲的武宗死後,宦官便立李怡即了帝位,是為唐宣宗。等到宣宗即位以後,彷彿換了一個人,朝廷大臣才看清他以前隱藏起來的剛毅決斷。宣宗尊生母鄭氏為皇太后。 現在兒子宣宗即位,鄭氏也母以子貴成了太后,多年的委屈一齊湧了上來。宣宗從小看著母親挨打受氣,所以對郭氏暗中懷恨已經很久了。鄭氏說憲宗的暴崩郭氏也參與了預謀,宣宗越想越悲恨,幾乎視郭氏為仇人,只要有機會就當面譏刺嘲諷。此時的郭氏年力已衰,而且一向被人尊崇慣了,哪裡經受得起宣宗在精神上的冷遇虐待,一時間也悲感交集,覺得人生無聊。一天從勤政樓上飛身要跳下,多虧身後的侍女將她抱住。估計她不是真的想死,不過是做給宣宗看,她若真的想跳樓侍女不可能攔住。宣宗聽到這件事更加仇視郭氏,當天夜裡郭氏忽然死去,宮中的謠言四起,都說是郭氏服毒自盡。 這件事讓宣宗在輿論上極為被動,也使他更加憤怒,禁止郭氏酆葬憲宗陵。太常官王紵奏請宣宗應該將郭氏葬酆憲宗的陵墓,宣宗勃然大怒,貶王紵為句容令。一直到了唐懿宗鹹通年間,才將郭氏與憲宗合葬在一起。    
深宮怨婦紅葉寄情之謎(1)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儼。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處封晉王。十二歲時受宦官劉行深、韓文約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