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拉英(2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貿易,活躍當地經濟,於百姓也有些好處。

先在雲南開榷市,也是一次嘗試和試驗,藉機把各種涉及到的規則完善起來。日後為了活躍四川經濟,加快四川建設,再在雅州開榷市,便是輕車熟路,麻煩甚少了。

戰爭還遠沒有結束,但朱永興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因為戰爭正在向比拼綜合實力的方向轉移,論經濟頭腦、外交連橫、歷史大勢……恐怕沒有人比朱永興更厲害。

與藏蒙的茶馬互市只是其中的一件事情,英國佬前來覲見,則又是朱永興可以施展手段,壯大自己的機會。

詹姆斯之前雖然做了不少的功課,但從西貢到海防,再穿過安南明統區、滇省南部,來到昆明後,他依然為明帝國所佔有的廣闊地區而感到驚訝萬分。這已經相當於數個大不列顛的領土面積,難道不能證明這個帝國與野蠻的韃靼人之間的戰爭勝負不好揣測嗎?

沿海遷界,多麼愚蠢短視的政策,韃靼人放棄的廣闊的海防,是不是證明帝國正在逐漸佔據上風?畢竟這塊廣闊無邊的大陸上的主體民族是漢人,如果被喚起。戰爭的天平向哪方傾斜,似乎很明顯。

不能不說,詹姆斯得出的結論。或者說是想出來的判斷並不準確。戰爭從總體上看,依然是敵強我弱。只是在西南戰場,明軍掌握了戰略主動而已。

這段時間還有一些外國商人來到了昆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朱永興召見的機會。滿清開始禁海後,最大的對外商貿口岸澳門,能夠獲得的貨物急劇下降,澳門葡萄牙當局雖然依舊錶示支援清廷,但卻並不能得到滿清的照顧。商人的逐利本質。使得澳門的各國商人開始尋找其他的商路。

如果不是滿清的禁海令,英國人可能還下不了這樣的決心。可澳門獲得的貨物連葡萄牙商人都滿足不了,那英國人看不出巴結清廷能夠有什麼益處。不管將來明清戰爭的勝負如何,目前明軍依舊是印度支那地區(中南半島)的優勢一方。而且還掌握著他們需要的商品。看清了這一點,英國人便決心抓住眼下的機會和明軍做生意。

如同詹姆斯判斷明清戰爭的粗疏和不確,他對朱永興的瞭解也一樣太少。他不可能知道朝廷留守的真正含義,按照英國人的理解,朱永興便是攝政親王。年輕而富有朝氣。直到覲見時,詹姆斯才驚訝地發現這位年輕的攝政親王具有著怎樣的精明和見識。

“親王閣下要多少就有多少!”詹姆斯兩眼發光,見朱永興似乎開始考慮他的提議後,這個英國佬興奮得雙頰赤紅:“只要親王閣下想要,多少船隻和大炮都不是問題。”

朱永興淡淡一笑。在召見這個英國佬之前,他也做了功課,再加上腦中的記憶,他認為這是一個海軍壯大的機會。

荷蘭,這個面積僅四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在歷史上卻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十七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几十年間就在發展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荷蘭的商船隊擁有1.6萬餘艘船隻,佔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而英國於十六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然而,荷蘭到處排擠英國商人,並倚仗資本雄厚,基本土壟斷了各國的貿易,這便使英國同荷蘭殖民強國的鬥爭不可避免。

1651年,英國議會透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力的國家插手。

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與英國之間的鬥爭空前激化起來,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1652年至1654年的英荷第一次戰爭。

朱永興知道在第一次英荷戰爭中英國取得了勝利,但荷蘭並不甘心失敗,算算時間,雖然不是很確切,但離第二次英荷戰爭的時間也沒有幾年了。

在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封鎖戰和劫掠戰,特別是英國,大發私掠證,象海盜一樣洗劫遇到的荷蘭商船。所以,英國人才能很廉價地向朱永興出售劫掠到了貨物、船隻,以及船隻上的火炮。同樣,荷蘭人也可以向朱永興提供差不多的東西,只不過在鄭成功行將收復臺灣時,朱永興不想與荷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