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試點,火槍部隊(2 / 3)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在勝利之後往往會驕傲,或者認為採用的戰法、所遵循的軍事理論沒有問題,是完全符合實戰需要的,可以繼續使用。

而象朱永興這樣,打了勝仗依然極為重視武器的升級換代,極為重視新戰術、戰法的推廣使用的,還真是非常少見。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的眼界不同,知道歷史軍事的演變,所以才要精益求精。

燧發槍製造出來了,也陸續進口了上千枝裝備了各戰區的部隊,但真正的燧發槍佇列的組成,以及相關戰術的使用,卻還沒有最後定形。

法國佬作為武器供應商和合作者,曾經建議朱永興組建全部是燧發槍兵的陣列。因為在法國,火槍部隊已經普遍配備刺刀,長矛手已經不存在了。儘管在陸軍方面,目前法國還是很強大,戰術也很先進,但朱永興經過實驗後卻並沒有採取他們的建議。

刺刀,朱永興當然知道很重要,但對法**目前裝備的塞入式刺刀卻十分不滿意。

塞入式刺刀有一個錐形木柄,直接插入槍管,不但固定不穩固。而且很容易脫落。更重要的是,一旦用了刺刀,步槍就不能射擊,顯然這是不符合戰場實際需要和朱永興的要求的。

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誕生是法國小城巴榮納(bayonne),所以歐美把刺刀叫作 “bayone”。再過二十多年,法**事工程師、陸軍元帥德?沃邦便會發明用專門套管將刺刀固定在槍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但朱永興等不起。也不想等,早在第一批燧發槍進口後,他便給兵工廠下了命令,並畫了簡單的圖紙,開始製造配套的刺刀。

直接製造卡座式刺刀,顯然很困難,而套筒式則相對要簡單的多。在火槍管外加一個突起的卡榫, 在套上刺刀後扭轉入套筒的凹槽固定便可以了。

顯然,朱永興高估了兵工廠的技術能力。在數月的時間裡。刺刀幾經變化,到現在才最後定型。

長四十厘米,重量大約有兩斤,朱永興仔細驗看著手中的刺刀,臉上的苦笑一閃而逝。說實話,這個東西好象跟刀沾不上什麼邊,幾乎就是一個長矛的矛頭改進版。

工部主事魏永忠有些忐忑地看了朱永興一眼,雖然是按照最後定下的規格製造。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他不知道現在該不該說。

沒辦法。鋼材結構強度不夠,想做得既鋒利又長,很是困難。便只能犧牲刀的劈砍用途,而使用這種能夠加強刀身強度的結構。朱永興對此稍有些遺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作為刺刀來說,劈砍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只需要刺就可以了。

“嗯,很好。”朱永興放下了刺刀,終於開口誇讚道:“產量應該還有提升的餘地,好生去做,吾必有提拔賞賜。”

魏永忠稍微鬆了口氣。但還是囁嚅著說道:“殿下,下官此次運送刺刀,還帶著幾名工匠,若是裝備刺刀時有偏差,可以馬上修理改造。”

朱永興愣了一下,有些迷惑地看著魏永忠,看到他侷促不安的神情,又聯想到“偏差”二字,心中恍然。

還是公差的問題啊,所謂的制式刺刀在目前來說還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與槍枝契合,能達到五成嗎?朱永興這回真的苦笑起來,說道:“吾明白了,以後火槍隊中還要配上幾名工匠和相關工具,才能保證武器在使用時不出問題。”

“回殿下。這個工匠呢,也無需多配,兩三人即可;技術呢,也不需如何熟練,只是敲敲打打,簡單修理;或者讓士兵們學一學,也能掌握。”魏永忠臉紅了,吭吭哧哧地解釋著。

朱永興看著魏永忠這副模樣,不由得笑了起來,說道:“無須如此,吾自然知道兵工廠目前的技術水平,豈能責怪?嗯,若只是敲敲打打,便抽出幾個士兵來學,然後配上相關工具,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謝殿下寬宏,下官回去後一定嚴格督促,使產品規格和質量更為優良。”魏永忠躬身拱手,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

“吾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朱永興拍了拍刺刀,說道:“產量還要提高,最遲到明年,我軍的火槍都要配備上刺刀。另外,以後造出的槍枝最好配上刺刀一起運送,這樣便能就近修理。對於進口燧火槍,在加裝卡榫改造後,最好也要配上刺刀。只是,不知道工廠能不能保證這樣的進度?”

魏永忠略微估算了一下,很篤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回殿下,下官保證各車間的進度可以協調一致,不會互相耽誤。”

“那就好。”朱永興點了點頭,又詢問了些相關工作,口中讚賞有加,勉勵了一番,才結束了此次彙報。

雖然燧發槍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