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軟實力(3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易成抑揚頓挫的說道。

“易長史詳細講來。”朱永興撓撓腦袋,有些不解。

“殿下,此話的意思是:透過制訂頒佈法律,告訴百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法一經公佈,君主就必須明察百姓的行為。因為他有勢,可以懲罰違法的人,獎賞守法的人。這樣,就能夠成功地統治百姓,不論有多少百姓都行。”易成詳細講解道:“君主就這樣用法用勢治民。他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象儒家主張的那樣,自己作出榜樣,或是透過個人的影響來統治。”

“原來如此。”朱永興點了點頭,“吾認為君主還是要作出表率更為妥當,而且執法的機構也要廉潔公正,才不會使法流於形式,或者成為某些人鑽空子、謀利益的手段。”

“殿下聰慧,一舉中的。”易成真心誠意的讚賞道。

一問一答之間,氣氛十分融洽。朱永興的提問間或夾雜著後世的觀點,讓易成驚訝之餘,更是使盡渾身解數,以求給其解惑。

在百善為先的古代,由於皇帝對老師的尊重,帝師的地位是很高的,即便有些帝師並不在朝為官,在民間也很受人尊敬,因為成為帝師這事本身就是對他能力的肯定。

而政府對“王者師”從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為一個實在的爵位,有俸祿與等級:位在百官之上。並且寫入典籍,歷代雖經鼎革而一如舊例。這是對知識分子道德、才學的一種尊重和肯定,也是一種期許,使之成為他們的政治追求和人格目標。

這種期許賦予了知識分子極大的參政熱情,這使得知識分子不僅僅在入世之際彌滿胸襟;而且在隱逸低沉之時,潛龍勿用,待機而作,希望能有謂水之遇,從此君臣相得,風雲際會,龍飛在天。

易成學識很雜,很博,但為商人家器重,畢竟有違其讀書的本來目的。而朱永興的出現,以及一系列的表現,使他期盼殷殷,而不惜冒著巨大的危險,為朱永興將來的前途而暗室籌謀。

名利誘人,貪利者好財貨,讀書者好虛名,自古以來便是如此。而小人物為了翻身通常最是無所顧忌,頗有懷才不遇心態的易成便是如此。

“如果岷世子建不世奇功,坐了大明皇位,或者在海外稱王,青史之上,就會濃墨重彩地把今日之事記上一筆。雖不是正式的帝師,卻也能沾上些邊。”易成心中如此想著,豈肯放過教授朱永興的機會,旁徵博引,盡顯胸中才學。

而朱永興以後世人觀點來衡量評價法家,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也發現了很多具有侷限性的東西,也是獲益匪淺。

硬實力,憑藉自己的超前眼光是有辦法增強的;軟實力呢,也不能放鬆,朱永興若有所思。

現在應該是建立體制的好時機,官僚機構雖小,但卻有小的好處,起碼明朝文官固有的那些毛病少多了。

明朝時,文官想要做的事情,你就算再怎麼不讓他們去做,他們最終也會去做。如果這些文官不認可不想做的事情,你就算再怎麼嚴厲回覆批示讓他們去做,他們照樣給你頂在那裡,軟硬兼施,陽奉陰違,死活都不會去做。而且文官最擅長的就是扯皮,甚至把扯皮當作他們的職責所在。

為虛名而廢國事,這便是朱永興對這些人的評價。明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說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殘暴的君主也不願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氣急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官員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頓而已。

正因為此,明代的官員普遍作風是,立論唯恐不偏激,言詞唯恐不誇張,往往憑藉著捕風捉影,小道訊息,就極盡聳人聽聞之能事。關心的並非所論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憑藉刻薄的言辭譁眾取寵,聳人聽聞,一舉成名。透過罵皇帝、罵眾臣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以撈取政治資本。

崇禎時期,明朝危機重重,罵聲卻還在繼續。清軍入關後,南明小王朝還有幾十萬軍隊,還有半壁江山,但那些官員不是專心對付來勢洶洶的敵人,還在繼續“罵”,繼續“內訌”,可謂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現在呢,有這種毛病的朝廷官員多在緬甸,新提拔起來的多是年輕後進,不以功名為依據,只以實心任事為標準。雖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但阻力不大,這對朱永興來說,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自己的精力可以偏重於軍事,但政事方面可以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