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1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殿下想得周到。”陳上川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只是現下正用人之際,海上將領缺乏。學時制雖好,吾暫時亦不能脫身。對了,你們是第一期畢業吧?”

段智英立刻挺起了胸膛,說道:“以前雖有講武會,但更名為講武堂會,卻是第一期正式畢業。共有上尉三名,見習少尉五名,少尉三名,見習上士十一名,上士八名。”

“一共二十七名,不多啊!”陳上川不禁對段智英刮目相看,詳細詢問道:“第一期共有學員多少?這見習和正式又是如何界定的?”

“第一期學員共二百一十人。在軍中服役,或表現突出,或識字超百的,皆可調徵入學;有功名,識字超三百,且體魄健壯的,則不論服役時間,可由民身直入。”段智英解釋道:“滿學時,考試合格的,前者授正式軍銜,後者則為見習,須經戰陣廝殺,有戰鬥經驗後方能轉正。”

“原來如此。”陳上川稍一沉思,便明白了其中究竟。

明軍兵將雖多,但識字的卻少,是以能獲得正式軍銜的更少;而隨著戰事獲勝,形勢變化,民間識書認字的入伍者增多,所以獲得見習軍銜的要多一些。簡單點講,那就是有戰鬥經驗的雖多,但識字者少,而新兵中識字的比率增加了,卻是缺乏戰鬥經驗。

“現下看是新人比率高,但以後老兵倒會更高。”段智英憑著自己的分析下了判斷,“軍中宣教官員正開展識字教育。只要肯用心,學會幾百個字。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新人老人都兼顧到了,岷殿下還真是煞費苦心。而且這是否就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激勵的選拔、升遷制度,陳上川越想,越覺得其中大有玄機,很不簡單。

公平、公正,且有激勵作用,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培養新生力量,以軍銜抗衡目前的官爵。並把這些新生力量打上講武堂的烙印,這才是朱永興的全部目的。

以軍校起家,用新軍官建立自己的嫡系,朱永興對這種辦法可不陌生,後世成功的例子更給了他信心和啟示。

抗清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據朱永興的判斷和估計,五年能與清朝形成真正的力量上的對峙。就是很令他滿意的結果了。當然,只要糧食基地建設得好,還有財力、工業能力的提高也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以後的程序會大大加快。

除了講武堂,朱永興還在建立政務學堂,培養文職官員。以便在治理地方中能夠切實貫徹實施他所制定的政策法規。換而言之,他正在試圖悄悄地改變傳統的科舉選拔官吏的方法,並且力爭使官僚機構達到最精簡的程度。

時間並不讓朱永興覺得充裕,除了時刻要面對清軍的壓力外,還有遠在緬甸的永曆和小朝廷。相對而言。對付清軍沒有什麼說的,就一個字“打”。而對永曆和小朝廷。朱永興確實相當的為難。

從全國整個抗清的局面來講,永曆還需要存在,朱永興還得借朝廷留守的名義行事;而從將來的發展看,永曆及小朝廷的存在,又是一種隱患和制約,甚至可以說是阻力。

所以,朱永興現在一邊封鎖緬甸那裡的訊息,一邊盡力把局面擴充套件開來,使人們習慣並適應他所推行的政策和模式。當然,建立威權,培養嫡系,攏絡人心,掌握錢糧大權等等,也是正在實施的應對手段。

雖然感到時間的緊迫,以及將來的壓力和阻礙,朱永興卻並不十分悲觀。永曆沒有趙構的謀略和手腕,自己更不是岳飛。

在送走了出征的水師之後,朱永興並沒有馬上離開下龍,而是聽取了由海防和庯憲前來的商團的彙報。

海防正在建設,滇省的商貿還是需要暫時在庯憲進行。安南王室和鄭氏在明軍的壓力下,不敢再肆意勒索,還退回了多收華商的錢財。這使得很多華商覺得有了後盾保障,便決定暫且保留在庯憲的商館,算是一個分銷點。

滇省佔領區各地的茶葉、回族的瓷器、白族的漆器、苗族的刺繡、傣族的蠟染等產品的出口都有明顯增加,現在又有下關的石磺(雄黃)開啟了銷路。緬甸、暹羅、真臘等國崇信佛教,寺院多為木製建築,在潮溼的環境中,防蟲防蛀便是一個需要很好解決的問題。

商貿帶來了收入,並有不斷增長的勢頭;商稅在增加,說明滇省佔領區的產品流動性在增強。朱永興在給自身增加財富的同時,也給佔領區的商業活動注入了活力。少了沿途的關卡、勒索,也激發起商人的積極性。

“招募蘇杭織工、繡工,以及松江織工的事務已經交給了幾家華商,估計很快就會有好訊息。另外,各類工匠的招募數量尚未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