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還請殿下示下。”
前來彙報的是鄭硯北和兒子鄭昭達,還有兩名商務部官員,他們不是很明白朱永興要招募如此多的各色人等,到底是如何想法。但稟承著對朱永興的相信,還是很積極地執行他的命令。
“數量嘛?”朱永興只沉吟了一下,便確定下來,並令幾個人感到驚詫,“越多越好,不定數額。”
你們當然不知道,清廷的沿海遷界令一下,偌大的中國,對外商貿便幾乎完全斷絕,再加上政治*、橫徵暴斂,有很多傳統工藝由此失傳。比如潞綢,在明朝盛時,潞安府有機織1.3萬多張,明朝派造3000匹。經過明末戰亂,清代僅剩織機300張,居然還是派造3000匹,致使“機戶支價賠累,蕩產破家”。逃亡的很多。但滿清朝廷並不因此放棄派造,直到機戶完全逃光。潞綢在歷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搶救傳統工藝尚在其次,而趁著滿清沿海遷界、焚舟禁海,朱永興要利用各種工匠,生產出被斷絕的產品,大做海貿,賺取利潤,才是他的真實意圖。
儘管不解。但鄭硯北等人也未再發問,繼續向朱永興彙報海防的建設情況。現在的勞力不僅有調來的安南俘虜,還有從外面招募來的安南勞工,建設速度大大加快。錢容易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讓朱永興對越南史書上吹噓的越人的民族意識強烈嗤之以鼻。百多年後,越南人還願意往法國殖民者的佔領區跑呢,何況是現在。
“儘快建成。然後把咱們的商品全部拿到海防來出售。”朱永興意識到庯憲會成為商貿競爭的對手,影響到商稅的收入,臉色不由得鄭重起來,嘿嘿冷笑了兩聲,說道:“非我即彼,想著兩頭得利。真是貪得無厭。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是被安南鄭氏勒索,哭著喊著來求吾為他們主持公道的時候了?待海防建好,便放出風聲,在庯憲的華商將不再受我明軍庇護。禍福自擔。”
“殿下所言甚是,對忘恩負義之人。便要如此。”一個商務部的官員立刻表示贊同。
放出風聲?只是放出風聲吧?鄭硯北老奸巨滑,聽出了朱永興的弦外之音,不禁含笑頜首。
“另外,吾想了些章程,或者有助於海防商港的發展。”朱永興取出幾張紙,交給鄭硯北等人,讓他們先閱後再作議論。
這是一份類似於後世商品交易所的章程,很粗略,但主要的幾點都包括進去了。比如交易所會員制,履約押金的交付和退還,價格標示等等。
當然,朱永興根本沒把期貨寫上,只是希望提供有秩序的交易場所,提供公開的交易價格和統一的交易規則,透過這種集中化實現資訊通暢、價格公平、買賣公平。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收取更多的稅金。
鄭硯北是最先看出其中訣竅的,不由得偷偷看了一眼在桌案前不知寫劃些什麼東西的朱永興,暗自欽佩不已。
對客商來說,把貨物運來,出貨便是最為緊要的。若是一時找不到買家,就得在商館一直待下去,貨棧裡倉儲要錢,吃喝居住要錢,更不說耽誤時日了。若是自己販運貨物來海防交易所,卻不必再費勁心力去四處打聽了,每日到這交易所把自己的貨物品種和價格標示出來,買家自然會尋來詳談。
假以時日,這商品交易所必定人頭攢動。不知多少人要出售、購買各式貨物。而貨物只要運送到這裡,便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很快就可以把買賣談成。甚至貨物有時連入庫都不必了,直接在碼頭上等待就是。
“殿下睿智非凡,這章程訂得極好。”鄭硯北拱了拱手,待朱永興抬頭望來,才恭謹地開口說道:“在下覺得還可稍加改進,比如從南來北往的商人中獲取訊息,可知異地商貨之大概價格,作為參考標示,或可方便行商,為交易所增加人氣。”
朱永興立刻想起了後世商品交易所的那種標牌,倫敦、紐約、曼谷、吉隆坡……有種時光錯亂的感覺,一時竟愣住了。
鄭硯北見朱永興不發一語,以為自己的建議不合其心意,趕忙分辨道:“在下見識粗陋,請殿下勿以為意。”
古人是聰明的,起碼在這商業智慧上,並不比自己差,差的只是眼光和思維的侷限。而一旦在自己的提示下有了突破,便有舉一反三之能。
朱永興臉上露出讚賞笑容,衝著鄭硯北一伸大拇指,讚道:“鄭爵能想吾之未想,拾遺補缺,舉一反三,甚好,吾心甚慰。”
“殿下過獎了。”鄭硯北趕忙躬身拱手,不想朱永興竟如此尊重。
自己封的民爵自己不尊重,讓別人看了,又會如何想,又怎會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