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頌“聖明”。朱永興自然也知道這一點,雖不是得意忘形,卻還是很受用。
現在召開的是一次軍議,朱永興並不喜歡用朝會來處理問題的方式。而這種人數較少,談論較為隨意的交代和討論,卻是他經常採取的。
兵部、國安部、戶部的主要官員都列席會議,朱永興覺得層級越少,執行得越為有力。什麼刑部、吏部、監察部之類的,本不涉及到軍事,又何必讓那些不是很懂的官員來混雜視聽呢?
而皇帝的名分已定,威權也已樹立,透過一系列的調整手段,能夠在內部威脅朱永興的因素幾乎不存在。
葉虎,國安部尚書,下面卻還有兩個侍郎分權,一管對內,一管對外。
吳三桂,總參謀部主官,卻只是謀劃贊畫,沒有調兵用命之權。
易成,朱永興的親信之一,經過提點之後,愈發小心用命,與原來的鄭家商業劃清關係。
新政權的穩固已經相當明顯,朱永興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進行放權,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軍事上。
北伐,趁熱打鐵才會來得更加容易。而且,當朱永興放眼世界時,便會只把擊敗滿清當成興復華夏的第一步,便會覺得時間很緊,而急於結束這場戰爭,把精力集中於追趕世界潮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