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外交,內政(2 / 2)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

“萬歲殷殷金語,微臣永遠銘記於心,敢不以死效忠。”黃秀仁又跪拜,恭謹叩頭,感激涕零,“萬歲若為安南肅正綱紀,使黎氏中興,師出有名,安南民眾定是望風景從,感恩戴德。”

黃秀仁雖然阿諛奉承,但也不是沒有真才實學。朱永興話音一落,他便知道又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鄭樺不過是塊招牌,如果明廷扶植後黎,或者說是立黎氏後人為傀儡,那鄭樺也就沒多大用處,應該換成他作“中興名臣”了。先是冠冕堂皇,以最小的動亂平定安南,然後施恩同化,等到條件成熟時再宣告退位內附,朱永興的路數,這黃秀仁也猜得七七八八。

雖然朱永興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並沒有讓安南佔領區的官員加入大明國籍,而是對普通民眾敞開申請大門,但現在的黃秀仁卻時時以明人自居,盼著內附後真正融入大明朝廷的官員系統中。而昭武元年的恩科即將舉行,安南佔領區也有鄉試、省試,黃秀仁便是主考官,這也讓他自信滿滿,知道自己在新皇帝心目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這讓他愈發想好好表現,目標便是成為象宗守義那樣的封疆大吏。

內遷,外移,現在安南佔領區的越人已經減少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下,其餘的越人則被打散遷移到四川、貴州等地,而都統使司府的眾多都統使,主要是滇省的各家土司,則派出子侄輩帶領部分族人在安南開枝散葉,並向南掌蠶食擴張。

黃秀仁對安南佔領區的情況自然瞭解得通透,所以才敢誇下海口,保證即便是宣佈內附,也不會引起多大的動亂。靠著都統使司府的土兵聯合部隊,以及駐安南的明軍,完全可以維持得住局勢。

朱永興又詢問了一番安南佔領區的其他情況,心中更加有數。現在這個時代,國家的概念還很模糊,特別是在東方,什麼主權、領土權、海權等概念,也不明確。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過上好日子,遠比歸誰統治更重要。滿清愚蠢,剃髮易服,方才激起了廣大漢人的民族觀念,最後在屍山血海中建立起的王朝。

儘管如此,朱永興也沒有改變初衷。畢竟在整個中南半島,如果能將鄭氏壓縮在南阮的曾經地盤上,就已經是勝利,並且能牢牢把握住局勢。鄭氏苟延殘喘,已經無妨大礙,朱永興甚至希望由此能逼迫鄭氏向占城國動武。如果形勢是這樣發展的話,明軍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佔領對明廷一向恭順的占城國,卻不會引起物議紛紛。

召見完黃秀仁之後,朱永興又宣召了工部諸位官員上殿議事。

從各部的組成情況看,工部最為繁雜,起碼朱永興已經計劃著短期內便會將其中的水利司、農業司單獨劃出升格為水利部和農業部。這兩個新部能否發揮作用,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與重建戰後的北方關係重大。而兩個部的尚書也基本上確定下來,水利部尚書陳洪範,農業部尚書金維新。

今天的議事主要是圍繞著北方農業展開,水利當然也重要,但投入太大,對目前的朝廷來說,還有些捉襟見肘。而北方農業恢復得如何,則關係到整個財政狀況能否儘快地得到緩解。

朱永興翻看著農業司呈上來的報告,比較滿意地輕輕點頭。務實的作風是他所喜歡的,農業司的報告則在這個方面體現了得很好。這不是哪個官員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確確實實從民間,從百姓,從老農那裡得出的結論和判斷。

小冰河期的谷底雖然已經過去,影響卻還在,低溫狀態有所緩解,但還將維持上百年。這樣的氣候,再加上基礎設施的薄弱,不改變農業種植結構,北方的恢復就是一句空談。

“穀子耐旱,生長期也短,可以大規模種植。”朱永興提筆劃圈,算是定下了一種將在北方種植的農作物。

“番薯也可,春薯、夏薯,哪怕只收獲一季,也能解決不少問題。關鍵還是要派專家指點,畢竟北方百姓還沒種過這個,而南方農人已經有了很多的經驗。”朱永興自然知道被吹噓的“糠稀盛世”是靠什麼支撐的。

定下主要農作物後,其餘的什麼甜菜、花生、芝麻等便可由農民自由選擇。而高梁、玉米則小範圍試種,以觀察其是否適應北地氣候。摒棄了北方的傳統作物——小麥,選擇這些抗旱、生長期短,或者是高產的作物,起碼能保證有收穫,不致於勞苦一年卻不得果腹,甚至是顆粒無收。

……………(未完待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