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內亂將起,南明政府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派認為此時是聯合臺灣解決鄭經的好時候;一派認為應該觀望勝敗再作定奪;一派認為可藉機迫壓,控制金廈,使海軍的基地轉向東南,能更有利地配合陸軍作戰。
而金廈的鄭經和臺灣的鄭襲都向廣州派出了使者,拜見朱永興,希望達到各自的要求。鄭經要承襲延平王的爵位和國姓爺的榮譽,並請朝廷允計他討伐臺灣的叛逆亂臣;鄭襲則拿出了鄭成功的遺書,希望朝廷不準鄭經承襲爵位,只許其監守金廈,並封鄭襲為招討大將軍,鎮守臺灣。
從鄭成功的遺書上分析,儘管鄭經忤逆、眾將抗命,他在最後還是在為鄭氏家族做著打算。把臺灣留給弟弟,金廈留給鄭經,可謂是雙保險。如果朱永興照此處理的話,鄭經沒有了朝廷允准,又要擔心明軍的行動,可能不敢強行武力解決臺灣,鄭家內訌、自相攻殺的局面顯然不是鄭成功所希望看到的。
也正是看出了鄭成功的心思,朱永興才並沒有按照遺書上的請求去做;也正因為福建戰局的發展,他又不肯損耗水師力量,用武力解決鄭經;也正因為他要藉此謀求最大的利益,便不能輕易答應鄭經或鄭襲。
“殿下有意觀望勝敗,才能最後定奪否?”易成比較傾向於藉機解決鄭經,畢竟目前有實力阻礙朱永興的只剩下鄭氏一家。
“孤無意觀望勝敗。”朱永興搖了搖頭,說道:“若是金廈與臺灣開戰,鄭經必勝無疑。而解決鄭經,也不是最佳時機。孤的辦法很簡單,一個字‘拖’。”
佔據臺灣的鄭襲與黃昭等諸將資歷太淺,並不足以服眾。而鄭經卻得到了鄭成功族兄鄭泰的支援,以及金廈諸將的擁戴。無論從聲望,還是從實力,鄭經都能夠輕易取勝。如果不是礙於朝廷。礙於朱永興,鄭經早就按歷史上那樣,繼位發喪,兵指臺灣了。
如果在臺灣的是鄭泰。朱永興使會做另外的佈置,而不是現在這樣用“拖”來待變,等著最有利的結果。
“臺灣使者誇大其辭,言兵力足以抵擋鄭經,卻不知道在佈防上是大錯特錯,戰事未開,已輸了一半。”朱永興嘿然冷笑道:“澎湖為臺灣四達之咽喉,外衛之藩屏,攻臺則必先取澎湖,守臺則必先守澎湖。臺灣孤懸於海濤之中。若澎湖一失,則進退失據,其勢已敗矣。”
“然殿下卻未加以提醒。”易成稍有些醒悟,但還是有不解之處。
朱永興點了點頭,苦笑一聲。說道:“因為這只是鄭家內訌的開始,孤只是給鄭經添點麻煩,使我軍在東南有更有利的態勢。等到鄭經打下臺灣,嗯,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易成沉思半晌,試探著說道:“統一事權,鞏固根基。消除對其不利的議論和影響?若是外姓,恐怕在鄭氏集團中無人可威脅到鄭經——”說到這裡,他的眼睛猛然睜大,驚訝道:“鄭泰,殿下是要說鄭泰和鄭經會起爭鬥?”
“是啊!”朱永興無奈地嘆息一聲,但在易成耳中卻聽出了些許期盼的味道。“說起來有些令人費解,那鄭泰不僅是鄭家德高望重的老臣,更在關鍵之時用自己的聲望穩定了金廈軍心,甚至不惜觸怒延平王,保護了鄭經。說是鄭經的救命恩人也不為過。鄭經怎麼就會向他下手呢?”
“屬下明白了。”易成重重地嘆了口氣,“鄭泰是延平王的族兄,久經戰陣且深得軍心,還長期打理鄭家商業貿易,於廈門大捷亦多有功勳。這樣一個有實力、有本事、有聲望,還不肯惟命是從的傢伙,鄭經得位不正,要統一事權,樹立威信,必然要對其下手。”
“嘿嘿。”朱永興冷笑了兩聲,用鄙夷的語氣說道:“鄭經學會了乃父的殺伐果決,卻——,哼哼,虎父犬子啊!”
易成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並不是他百分之百相信朱永興的猜測,而是因為朱永興能想得這麼深,讓他感到欣慰和放心。鄭家內亂,這只是一個縮影,或者說是一個側面的寫照,朱永興能想到這些,自然也會對自己以後該何去何從有清醒的認識。按照易成所想,朱永興已經意味到政治鬥爭的殘酷,那麼,在與永曆,或與其他覬覦大位的家位爭鬥時,便不會心慈手軟。
“等到鄭經要統一事權,在內部大事殺伐之時,方是咱們動手的良機。”朱永興的目光已經移注到桌案的檔案上,語氣也變得平和,“或大舉擴充實力,或逼迫鄭經避走臺灣,大陸沿海將盡是我水師馳騁之地。介時,風帆所指,南極高、瓊,北盡登遼,何地不可以聚兵,何地不可以攻掠?滿清,敗矣!”
滿清敗矣!易成如聽到了洪鐘大呂,驀然注視朱永興。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