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分散居住,單線施教的方式進行秘密培訓。
形成了我黨第一批地下無線電專業人才。
用生命和智慧開創了革命的無線電通訊事業。
投身於自己擅長的通訊科研領域,成為軍內著名的通訊科學家。
第一六七章。 挽回失掉的面子
一。
戰後一名被俘的國民黨高階軍官大惑不解地問聶鳳智:“請問貴軍的攻城主力,究竟是置於哪一邊?”
聶鳳智微笑回答:“兩邊都是主力。”
俗話說“冤家路窄”, 戰鬥進展到分秒必爭的階段。
裡應外合多次中心開花,增援的敵軍又輪番發起衝鋒,特別當我軍被包圍之後,更是險像環生。
她開始爬出散兵坑,吃力地揹著滿是塵土的衝鋒槍。
一路上都是廢棄的美式的鋼製彈殼;炮彈碎片,還有炸碎的槍械零件和瓦礫,
上面夾雜著無法辨認的軍服碎片。
墨濃的夜空中不時有敵人盲目射擊的30毫米機關炮曳光彈劃過。
滿是瓦礫的建築裡隱然可見被損壞的坦克炮管正寂靜地伸向前方。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敵人的力量也遭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夜色變得更加黯淡了,有一部分人群正在小心地越過滿地翻轉破碎的牽引火炮殘骸朝她們快步走來。
陣地前有一條數米多深的短壕溝,臨時被改做反坦克壕,現在幾乎被炮火給轟平了。
多虧工兵起先在上面架上隱蔽物予以遮蔽,敵人好幾輛坦克掉在裡面,剩下幾輛坦克和
裝甲步兵戰車從平坦一些的地方剛衝過來就被躲在溝渠反斜面的被反坦克手用火箭筒擊中坦克炮塔後部和裝甲車體薄弱的部位,頓時了帳。
敵人在車外步行的步兵們也被機槍,衝鋒槍和手榴彈死死地壓制住。
怎麼也不會想到,在這段寬不到一千深不過八百公尺的陣地上, 155毫米重炮反覆轟炸後居然還有人活著!
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一個加強連包括一個突擊小隊的狙擊手和三輛坦克,現在只剩下她們幾個人還完整。
在拂曉的時候,她們幾乎都挺不住了,沒有反坦克手雷和火箭彈,要不是突然出現的重炮火力支援和這輛坦克不斷變換阻擊陣地連續擊毀敵人兩輛步兵戰車。
這裡也早就被敵人突破多時了。
聽到命令,朱鳳春毫不猶豫地把衝鋒槍往脖子上一套,拿著手榴彈,騰地翻身一躍竄上了雲梯。
由於牆高梯陡,加上這麼多人手攀腳蹬,梯子搖晃得很厲害。但朱鳳春在十秒鐘之內,就竄到了相當於三層樓高的梯頂!
二.
她往上一看,不禁大吃一驚:梯子離城頭還有半人多高!
如果自己稍有猶豫,敵人一旦清醒過來,城下的同志就會完全暴露在敵人火力下,全部努力便要前功盡棄。
這時只聽“快!
踩著我上!”
突擊手李雲鐸從底下頂了上來。
朱鳳春把手榴彈往腰裡一插,兩手扒住城牆上的磚縫,雙腳踩在李雲鐸肩上,用力一蹬,霍地一下躍上了城頭。
這個孤膽女英雄,像個巨人似地第一個挺立在濟南城頭!
城頭上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清楚,濃烈的硝煙和火藥味嗆得人喘不過氣來。煙霧中,守敵嚎叫著向他猛撲過來。她來不及摘槍,順手將手榴彈甩了出去,炸倒了一大片敵人。趁這工夫,她把背後的槍一把順到胸前,“突突突”掃了一個扇子面。
敵人一時被打昏了。
朱鳳春乘機閃到氣象臺東北角的一段短牆內。
掏出手槍左右開弓,又打退了一批想炸斷雲梯的守敵。
她終於撕開了突破口,使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湧上城頭。
—切為了戰鬥的勝利”。
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響亮口號。
時時關注戰局發展的毛澤東這時來電指出:不要貪多,儘快殲滅敵人。
前委分析後認為這時如果整個戰場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戰役的結局將很難預測。
在這最後的關頭,他進行了一次也許是我軍歷史上時間最快的指揮程式上的改革。
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開闢了廣大的中原解放區,威脅國民黨軍後方和腹心地帶,與各解放區內線反攻相結合,使國民黨軍由進攻轉入防禦,逐步陷入被動。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