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放軍不但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大大超過國民黨軍,漸漸居於壓倒優勢。

國民黨統治已成風燭殘局。

全面進攻這步棋沒有走好,蔣介石只好收攏車;馬;炮,重新排兵佈陣,精心策劃了他的第二步棋…重點進攻。

他把最大的賭注壓在了陝北和山東。

蔣介石有點發火了,為了挽回這兩次戰役中失掉的面子,派出了8個整編師要和陳粟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決戰。

老謀深算的蔣介石告訴他的學生說:“山東的問題解決了,就等於全國的問題解決了十分之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六八章。 命運的關鍵問題

一。

當時,在全國戰場上,蔣介石已被迫放棄“全面防禦”和“分割槽防禦”的計劃,而進行所謂“重點防禦”,企圖固守重要戰略點線。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軍隊在戰略戰術上也發生了變化。周恩來指出:一是採取消耗戰、焦土戰,盡力摧毀新老解放區一切戰爭資源,破壞解放區支援戰爭的能力。

二是放棄部分城市,採取“大城市築堅固工事,以中等力量守之”,“中等城市或集中兵力或備援兵,誘我往攻”,無重兵防守或無增援兵力的中等城市及小城市則放棄。

守則堅守,避免被孤立包圍,有利時調集重兵反攻。

三是在城市之間,組建強大的機動兵團,尋找我軍主力決戰,利用鐵路等交通工具連環前進,避免分散兵力,各個被殲。

迫使我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四是其野戰兵團一旦遭我軍攻擊,即變運動野戰為村落陣地戰,變速決戰為消耗戰,使我軍啃不動,吃不掉,然後調各路援兵,實施反包圍,準備連續決戰。

五是調援兵力,連番作戰,使自己能有所休整,使我軍無喘息時間,增加疲勞,以奪取主動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雙方都在等待最終了斷恩冤的那一天。

這個計劃就是一但濟南打起來,早已嚴陣以待的黃伯韜第七兵團,李彌的13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約17萬人,將立即從陸上和空中北上增援濟南,與王耀武率領的11萬軍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則必將使我攻城部隊陷入極其被動的境地。

戰爭本是軍人的角鬥場,但發生在沂蒙山區的這場征戰,普通百姓卻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舞臺,他們手無寸鐵,他們走上戰場拿出的武器是他們幾世幾代用過的獨輪車,是他們房前屋後的樹木砍伐後做成的擔架。

解放戰爭的轉折點不是劉鄧的千里挺進大別山,而是華東我軍真正粉碎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和華東我軍進入中原戰場與陳謝和劉鄧的結合。

解放戰爭真正開始的大決戰是濟南戰役,因為它的意義在於我軍真正實現了8路向正規軍的轉變,並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軍隊作戰的信心,濟南的失敗使國民黨的許多人認為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守住解放軍的進攻.

豫東戰役後國軍已不具備戰區優勢,此時應及時的收縮兵力也就是集中自己,國軍沒有這樣做,###及時地抓住戰機,一舉奪取濟南。濟南一戰,就###而言,解放軍已經有攻打大城市的能力,也就及時地改變戰法,將圍點打援變為強攻掠城。

二.

抓住國民黨軍主力已陷入解放區腹地,後方十分空虛的有利時機,舉行全國性的戰略進攻,以主力打到外線去。

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

以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鉗制和殲滅敵人,收復失地。

據此,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和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於1947年7月至9月大舉出擊,在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廣大地區機動作戰,經略中原。

為配合這一戰略行動,西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內線兵團,分別在陝北和山東戰場上積極作戰,鉗制當面的國民黨軍。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晉察冀野戰軍和東北民主聯軍主動向國民黨軍發動進攻。

解放軍內線戰場的攻勢作戰和外線戰場的大舉出擊相結合,構成了向國民黨軍發動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

濟南解放,證明我軍的強大攻堅能力,我軍在炮兵攻堅,步炮協同,障礙爆破,城市巷戰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任何一個國民黨軍隊佔領的城市都無法逃脫我軍的攻擊了。

政治上國民黨內部反蔣倒蔣活動加劇,軍事上的接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