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是信王朱由檢,當時十七歲,他後來的稱呼,叫做崇禎。
對於朱由檢,魏忠賢並不瞭解,但他明白,十七歲的人,如果不是天啟這樣的極品,要想控制,難度是很大的。
廢柴難得,所以當務之急,必須保住皇帝的命。
他隨即公告天下,為皇帝尋找名醫偏方,兵部尚書霍維華不負眾望,僅用了幾天,就找到了一個藥方。
他說,用此藥方,有起死回生之效。
出於好奇,我找到了這個藥方。
藥名:仙方靈露飲,配方如下:
優良小米少許,加入木筒蒸煮,木筒底部鏤空,安放金瓶一個,邊煮邊加水,煮好的米汁流入銀瓶,煮到一定時間,換新米再煮,直到銀瓶滿了為止。
金瓶中的液體,就是靈露,據說有長壽之功效。
事實證明,靈露確實是有效果的,天啟皇帝服用後,感覺很好,連吃幾天後,卻又不吃了——病情加重,吃不下去。
其實對此藥物,我也有所瞭解,按以上配方及製作方法,該靈露還有個更為通俗的稱呼——米湯。
用米湯,去搶救一個生命垂危,即將歇菜的人,這充分反映了魏公公大無畏的人道主義精神。
真是蠢到家了。
皇帝大人喝下了米湯,然後依然頭都不回地朝黃泉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
痛定思痛,魏忠賢決定放棄自己的醫學事業,轉向專業行當——陰謀。
當皇帝將死未死之時,他找到了第一號心腹崔呈秀,問他,大事可行否?
狡猾透頂的崔呈秀自然知道是什麼大事,於是他立刻做出了反應——沉默。
魏忠賢再問,崔呈秀再沉默,直到魏大人生氣了,他才發了句話:我怕有人鬧事。
直到現在,魏忠賢才明白,自己收進來的,都是些膽小怕死的貨,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他找到客氏,經過仔細商議,決定從宮外找幾個孕婦進宮當宮女,等皇帝走人,就搞個狸貓換太子,說是皇帝的遺腹子。反正宮裡的事是他說了算,他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為萬無一失,他還找到了張皇后,託人告訴她,我找好了孕婦,等到那個誰死了,就生下來直接當你的兒子,接著做皇帝,你掛個名就能當太后,不用受累。
這是文明的說法,流氓的講法自然也有,比如宮裡的事我管,你要不聽話,皇帝死後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皇后回答:如聽從你的話,必死,不聽你的話,也必死,同樣是死,還不如不聽,死後可以見祖宗在天之靈!
說完,她就跑去找皇帝,報告此事。
按常理,這種事情,只要讓皇帝知道了,是必定完蛋的。
然而當皇后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對他說出這件事時,皇帝陛下卻只說了三個字:我知道。
魏忠賢並不怕皇后打小報告,在發出威脅之前,他就已經找到了皇帝,本著對社稷人民負責的態度,準備給皇后貢獻一個兒子,以保證後繼有人。
皇帝非常高興。
這很正常,皇帝大人智商本不好使,加上病得稀裡糊塗,腦袋也就只剩一團漿糊了。
所以魏忠賢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夠實現。
但他終究還是犯了一個錯誤,和當年東林黨人一樣的錯誤:低估女人。
今天的張皇后,就是當年的客氏,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不但有心眼,而且很有耐心,經過和皇帝長達幾個時辰的長談,她終於讓這個人相信,傳位給弟弟,才是最好的選擇。
很快,住在信王府裡的朱由檢得到訊息,皇帝要召見他。
在當時的朝廷裡,朱由檢這個名字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朱由檢,生於萬曆三十八年,自打出生以來,一直悄無聲息,什麼梃擊、紅丸、移宮、三黨、東林黨、六君子,統統沒有關係。
他一直很低調,從不發表意見,當然,也沒人徵求他的意見。
但他是個明白人,至少他明白,此時此刻召他覲見,是個什麼意思。
就快斷氣的皇帝哥哥沒有絲毫客套,一見面就拉住了弟弟的手,說了這樣一句話:
“來,吾弟當為堯舜。”
堯舜是什麼人,大家應該知道。
朱由檢驚呆了,像這種事,多少要開個會,大家探討探討,現在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突然收這麼大份禮,怎麼好意思呢?
而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