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知道,自己的這位哥哥比較遲鈍,沒準是魏忠賢設的圈套,所以,他隨即做出了答覆:
“臣死罪!”
意思是,我不敢答應。
這一天,是天啟七年(1627)八月十一日。
皇帝已經撐不了多久,他決心,把自己的皇位傳給眼前的這個人,但這一切,眼前的人並不知道,他只知道,這可能是個圈套,非常危險,絕不能答應。
兩個人陷入了沉默。
在這關鍵時刻,一個人從屏風後面站了出來,打破了僵局,並粉碎了魏忠賢的夢想。
張皇后對跪在地上的朱由檢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
朱由檢頓時明白,這件事情是靠譜的,他馬上答應了。
八月二十二日,足足玩了七年的木匠朱由校駕崩,年二十三。
就在那一天,得知噩耗的魏忠賢沒有發喪,他立即封鎖了訊息。
朱由檢篇
疑惑
魏忠賢的意圖很明顯,在徹底控制政局前,絕不能出現下一個繼任者。
但就在那天,他見到了匆匆闖進宮的英國公張維迎:
“你進宮幹什麼?”
“皇上駕崩了,你不知道?”
“誰告訴你的?”
“皇后。”
魏忠賢確信,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皇帝剛剛駕崩,皇后就釋出了遺詔,召集英國公張維迎入宮。
在朝廷裡,唯一不怕魏忠賢的,也只有張維迎了,這位仁兄是世襲公爵,無數人來了又走了,他還在那裡。
張維迎接到的第一個使命,就是迎接信王即位。
事已至此,魏忠賢明白,沒法再海選了,十七歲的朱由檢,好歹就是他了。
他隨即見風使舵,派出親信太監前去迎接。
朱由檢終於進宮了,戰戰兢兢地進來了。
按照以往程式,要先讀遺詔,然後是勸進三次。
所謂勸進,就是如果繼任者不願意當皇帝,必須勸他當。
之所以勸進三次,是因為繼任者必須不願當皇帝,必須勸三次,才當。
雖然這種禮儀相當無聊,但上千年流傳下來,也就圖個樂吧。
和無數先輩一樣,朱由檢苦苦推辭了三次,才勉為其難地答應做皇帝。
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後,張皇后走到他的面前,在他的耳邊,對他說出了誠摯的話語:
“不要吃宮裡的東西(勿食宮中食)!”
這就是新皇帝上任後,聽到的第一句祝詞。
他會意地點了點頭。
事實上,張皇后有點杞人憂天,因為皇帝大人早有準備:他是有備而來的。照某些史料的說法,他登基的時候,隨身帶著乾糧(大餅),就藏在袖子裡。
天啟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舉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
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書,上面有四個擬好的年號,供他選擇:
明代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就好比開店,得取個好名字,才好往下幹,所以選擇時,必須謙虛謹慎。
第一個年號是興福,朱由檢說不好;
第二個是鹹嘉,朱由檢也說不好;
第三個是乾聖,朱由檢還說不好;
最後一個是崇禎。
朱由檢說,就這個吧。
自1368年第一任老闆朱元璋開店以來,明朝這家公司已經開了二百五十九年,換過十幾個店名,而崇禎,將是它最後的名字。
和以往許多皇帝一樣,入宮後的第一個夜晚,崇禎沒有睡著。他點著蠟燭,坐了整整一夜,不是因為興奮,而是恐懼,極度的恐懼。
因為他很清楚,在這座宮裡,所有的人都是魏忠賢的爪牙,他隨時都可能被人幹掉。
每個經過他身邊的人,都可能是謀殺者,他不認識任何人,也不瞭解任何人,在空曠而陰森的宮殿裡,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於是那天夜裡,他坐在燭火旁,想出了一個辦法,度過這驚險的一夜。
他攔住了一個經過的太監,對他說:
“你等一等。”
太監停住了,崇禎順手取走了對方腰間的劍,說道:
“好劍,讓我看看。”
但他並沒有看,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並當即宣佈,獎賞這名太監。
太監很高興,也很納悶,然後,他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