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各地未經生產安全部門批准的小銀窯紛紛開張,四處刨坑挖洞,還勾結地方黑社會,稱霸一方,魚肉百姓。
剛剛斷完冤案的徐階意氣風發,他準備再顯身手,徹底解決這幫為害百姓的人渣。但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雖然三令五申,反覆清查,情況卻絲毫沒有好轉。官員們依然喝茶聊天,惡霸們依然盜挖銀兩。
徐階並不是個天真的人,他十分清楚,官員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態度,是因為在那些被盜掘的銀子中,必定有屬於他們的一份。
官匪勾結,蛇鼠一窩,沒有人肯執行他的命令。這一次,徐階真的無計可施了,檔案可以自己看,案件也可以自己審,但是要他手提鋼刀、深入虎穴剿匪,這玩笑就開得太大了。
最初,在徐階看來,這只是一件他必須解決的治安案件,但他沒有想到,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將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
時間一天天過去,事情卻毫無進展,在逐日的等待中,徐階開始疑惑了。
即使在被張璁惡整,皇帝訓斥的時候,徐階也從未畏懼過,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是站得住腳的,但是現在他似乎有點心虛了。
二十多年以來,雖然飽經風雨,但徐階始終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學到的四書五經,相信自己聽到的聖賢之言,那些歷史上的名臣名相和他們的不朽功績一直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徐階曾經堅定地認為,只要信守聖人的教誨,遵循禮儀廉恥,必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是現在出問題了,徐階驚奇地發現,雷厲風行、剛正不阿,在現實中失去了作用,至少在現在這件事情上,一點作用也沒有。
而他的屬下們並沒有相同的道德覺悟,也不打算培養類似的品德,他們並不理會徐階的苦心,只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等待著徐階的離去,然後繼續獲取他們的利益。
徐階想不通,他忿忿不平了,他出離憤怒了,這個世界怎麼會是這個樣子!
它不是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太平盛世,更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這是一個醜陋的世界,所有的人最為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所謂捨身取義,所謂心懷天下,在他那些貪婪的下屬心中,統統歸結為兩個字——放屁。
絕望的情緒瀰漫在徐階的心中,他突然發現,自己二十多年所信奉的聖人之道、處事原則原來竟然毫無用處,連福建延平府的幾個奸吏惡霸都解決不了,治理天下、青史留名?真是笑話!
徐階終於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危機——信仰的危機,多年所學已然無用,世上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相信?可以堅持!?
然而他最終沒有放棄,因為他還有第二個選擇——良知之學,知行合一。
我的一位哲學系畢業的好朋友曾經這樣對我說:大學裡不應該開設哲學本科專業,因為學生不懂。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為高深的智慧,哲學是無數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結晶,他們吃過許多虧,受過許多苦,才最終將其濃縮為書本上的短短數言。
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是不會懂得這些的,他們太天真,太幼稚,他們或許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百分,卻不可能真正瞭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他們雖然手握真理,卻無法使用,滿懷熱情地踏入社會,卻被撞得頭破血流。
徐階大致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也不懂,雖然他了解心學的所有內容,卻並不知道該怎樣去做。至於六年前聶豹告訴他的那四個字,則更是不得要領。
什麼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與行的合一。評:廢話。
徐階反覆思考著這四個字,卻始終摸不著頭腦,聶豹說話時那鄭重肅穆的表情依然浮現在他的眼前,他肯定這位先生不是在拿他開涮。
但問題是他怎麼都看不出這四個字有什麼作用,難道像唸咒一樣把它念出來,礦霸們就能落荒而逃,官員們就會老實辦事?所謂良知之學,所謂光明之學,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又有何用處?
於茫茫黑暗之中,光明何處去尋?!
百思不得其解的徐階沉默了,在官員們的冷眼旁觀和冷嘲熱諷中,他開始了漫長的思考。
在痛苦的思索中,他終於發現,自己可能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他堅守二十餘年的信念和原則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套傳統道德體系或許是對的,卻並無用處。真正決定大多數人行為的,是另一樣東西。
只要找到這樣東西,就能解決所有的難題。於是徐階決定,否定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