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都作了準備,把所管病人病史、病狀、陽性體症、化驗資料、放射線科檢查都背得滾瓜爛熟。但由於緊張,有時會落東忘西,張教授嚴肅地說:“當醫生的要像瞭解你自己一樣瞭解你的病人。否則,你就不可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這就可能造成了治療上的失誤。”
張教授見到手術成功病例,會讚不絕口地當面表揚。看到效果不太滿意失誤病例,當面不提,事後給經治醫生‘吃小灶’, 分析原因,如何改進,指點迷津。
接觸到兩個特殊的病例;一個為七歲小兒,尿道口在*體部,即;尿道下裂,也稱‘假陰陽’。 常規手術三次才能完成,難度挺大。張教授改良了術式,親自掌刀,一次手術就解決了以往三次手術的所有問題。
還有一位來自淮北的農民,兩腿腫的像喧呼呼的麵包,連陰囊外生殖器也是如此。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病。張教授為我們作了詳盡的講解;從病因、機制、診斷講到治療、術後併發症和最新進展。這種病叫象皮病,源於血絲蟲病。血絲蟲侵犯人體的淋巴系統,造成了兩下肢如‘象皮’一樣腫脹,嚴重影響了勞動力和生活自理。常規手術,切下腫脹的面板,用切皮機刨薄後回植,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易發生併發症。
張教授設計了一種烘烤箱,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在門診就可以解決病人的治療問題。花錢少,危險小,不開刀。既沒痛苦,又降低了經濟費用,深受患者的歡迎。一個醫生把病人常掛在自己的心頭,才能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待病人如親人,這就是醫德吧。
張教授常和燒傷病人談心,瞭解各種各樣的燒傷病人的心態。他們中,有的因為燒傷,家庭破裂,勞燕分飛;有的因為不能迴歸社會,不能參加工作,而憂鬱成疾;還有的經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而自殺身亡,一死了之。張教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已能成功地救活了95%面積的燒傷病人。到頭來,因為沒有了解病人思想動態,沒給予及時的關愛,而使生命終結。這不正是人生的悲劇嗎?!所以,不但對技術要精益求精,而且善於做思想工作,力所能及的為其解憂排難,兼當心理醫生。張教授這一提法,值得我們反思。
我忽然聯想到電影《夜半歌聲》中的宋丹萍,因被毀容而隱居。這是出於一種什麼心態?我想更主要的是:毀的不是容,而是心。
我們病房裡,經常會來一些好奇的人。探頭探腦地偷窺燒傷病人,燒傷病人對此十分反感。有時會故意作出嚇人倒怪的樣子,嚇得好奇者魂飛膽喪。我們整形外科醫生有義務為他們解除痛苦,改善面容,以求在社會上有他們的立腳之地。燒傷病人也是人,是人都有人的權力。我們對於這麼一群弱勢群體,有責任更好地為他們服務,這正是我們的天職。也正如張教授所說:“改善形態也是功能治療。”
收治一名新加坡的小華僑,14歲的林春玉。她在一次中學化學課實驗中,因爆炸傷而致左眼失明,左顳部遺有不規則片狀疤痕,嚴重損容。雖經多家醫院治療,皆無法修復。慕名回國來上海求治於張教授。
病案討論中,有醫生提出:創傷整形通常在傷口癒合半年後施行。小春玉傷後才四個月,不是手術時機。疤痕面積較大,一次切除,容易牽涉眼鼻移位,宜分期切除。張教授肯定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考慮到她僑居海外,回國一次不易,決定收治。先作一個療程的‘電針’ 和‘音訊’, 促進疤痕軟化。
張教授反覆琢磨,為她設計了一個滑行皮瓣。依據幾何原理和整形原則,制定了‘一次切除’ 的手術方案。(詳見附件6;我的臨床日記)切除疤痕後,儀容得到明顯改善。小春玉從鏡子裡看到自已整形效果,十分高興。恭恭敬敬地向張教授鞠了個躬,她的母親對祖國醫生的高超技術和高尚醫德讚不絕口。
張教授特別強調:“整形外科是外科領域的一朵奇葩,是醫學和美學的結合,醫生好比是人類的雕塑師,要以形態和功能和諧的原則、獨具匠心、精心設計才能取得預期最佳效果。”真是:聽師一番話,勝讀十年書。
今日由張教授講課,題目是‘深度燒傷的植皮問題’,涉及到燒傷的早、中、晚期,內容非常豐富。課後他把講稿交給我,讓我整理一下。我仔細地閱讀揣摸,不論從哪個角度,論點都無懈可擊。特別強調燒傷的早、中期要注意的病人的功能位置,可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要把燒傷的整形治療和燒傷的救治同步開始。我向張教授詢問幾個難題,張老師給我開‘小灶’;又反覆給我講解了一個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