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頭上有一長串耀眼的光環,周寶生仍願意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周寶生“出名”不“慕名”。上面來的領導不止一次地問他,要不要挪一挪位置。他總是笑著搖搖頭:“感謝領導的關心,我能當好這個組長就不錯了。另外,當這個組長,並不妨礙我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雷鋒,我看他就不一定適合當什麼軍長、師長。把名利看淡點,事業就旺點;把名利看重了,事業就沒了。”周寶生有他的主張,新農村這幅畫還沒有畫完,正畫到精彩的地方,他不能停下。他說:“我的事業在農村,在我的家鄉。這裡的村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領導大家共同致富,過上和諧康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和責任。”
1995年,官橋八組推掉了一座荒山,建起了高標準廠房和一排排專家別墅。當時,周寶生也承受著不少風言風雨。有人說,他這裡在擺闊氣、出風頭,是“錢多了,沒地方花”。事實證明,周寶生捨得花錢“築巢引鳳”,又是一著妙棋。
作為湖北田野集團公司的老總,周寶生現在應該算是“發財”了,不過他是讓集體發財,讓村民發財。不少人說,憑周寶生這樣的才幹,如果他一門心思幹自己的,嘉魚縣肯定會多出一個千萬富翁。但周寶生沒有那樣做。他“發財”不“慕財”,至今仍然過著和八組群眾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