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組織的成本及由失誤帶來的損失將會增加。N� Kaldor強調了該問題的這個方面,見上引文。在此之前,E�A�G�Robinson已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參見The Structure of petitive Industry(1932); p�83~106。這裡假定,價格變化的可能性增大意味著企業內部組織成本的增幅會大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成本的增幅……這是可能的。當一個企業家組織更多的交易時,交易可能會有不同的型別或者會在不同的地點進行。這就對企業規模的增加會降低效率的問題提供了另一種解釋。將生產要素結合得更為緊密的創新以及縮小空間分佈的創新,將會使企業的規模擴大。這似乎說明了技術單位是重要的,參見E�A�G� Robinson; The Structure of petitive Industry(1932); p�27~33。技術單位越大,要素集中程度就越高,由此企業就可能會越大。比如像電話、電報這樣降低空間組織成本的技術變革,就會使企業增加規模。所有促進管理技能提高的變革都將導致企業規模的擴大應該注意到,大多數發明將使組織的成本和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中,發明趨向於使企業變大還是變小將取決於這兩種成本的相對影響。例如,如果電話使價格機制成本降低的幅度大於它使組織成本降低的幅度,那麼它將對降低企業規模產生影響。Maurice Dobb對這些動態力量進行了說明,參見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1928); p� 68。“隨著勞動力受壓迫的時代的逝去,作為在監督人員的皮鞭下組織工人生產的工具,企業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直到1846年以後,出現了強有力的機器,這才得以恢復。”我們必須認識到由家庭作坊制到工廠制度的變遷並不單單是歷史的偶然,而是由經濟力量決定的,這似乎很重要。事實表明,工廠制還可能回覆到家庭作坊制,如俄國的例子,反之亦然。價格機制不能執行是農奴制的本質。因此,那裡必須要由一些組織者來指揮。但是,隨著農奴制的消失,價格機制就運轉起來了。直到機器將工人們聚集到了一個地方,這才取代了價格機制,並且企業再度出現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企業的性質(7)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所給出的企業的定義能夠對“聯合”和“一體化”這兩個術語作出更為精確的解釋。這常常被稱為“縱向一體化”。聯合則被稱為“橫向一體化”。當原來由兩個或多個企業家組織的交易被一個企業家組織時,便出現了聯合。而原來不同企業家之間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被一個企業家組織時,就是一體化。一個企業可以以這兩種方式中的一種或者同時以這兩種方法進行擴張。從這個角度來說,整個“競爭性行業的結構”就能夠用通常的經濟分析方法來處理了。
Ⅲ
上一節所研究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被經濟學家們忽視,現在我們有必要考慮為什麼上述企業在專業化交換經濟中出現的解釋比其他已有的解釋更合理。
有人說企業出現的原因是由於勞動分工。這是Usher教授的觀點,Maurice Dobb先生接受並發展了這一觀點。企業成為“勞動分工日益複雜的結果……這一經濟分工程度的增長產生了對一體化力量的需求,沒有這種一體化力量,分工會陷入混亂;並且正是分工經濟中的這一一體化力量才使得產業形式十分重要”。Usher教授的觀點參見他的著作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England; p�1~18。這一討論的答案非常明顯。“分工經濟中的一體化力量”已經以價格機制的形式存在了。經濟科學的主要貢獻也許就是它已經證明:沒有任何理由能夠說明專業化必然會導致混亂。Cf� J�B� Clark; Distribution of Wealth (1899);p�19,他把交換理論稱為“產業社會的組織理論”。因此,Maurice Dobb先生給出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必須要解釋的是為什麼一種一體化力量(企業家)會替代另一種一體化力量(價格機制)。解釋這一事實的最有意思的理由(也許也是最被廣泛接受的)能夠在Knight教授的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一書中找到。我們將詳細說明他的觀點。
Knight教授從一個不存在不確定性的體系開始著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