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屍萬段,也難繳清田賦……”邑宰為難地爭辯著。
“休得狡辯,三月內繳不清田賦,你需提頭來見!轟下堂去!”副士師將驚堂木拍得震天響,暴跳如雷地大呼。
幾個如狼似虎的武士奉命擁上前去,七手八腳地將邑宰推出大堂。停了半天,副士師仍餘怒未消。
孔子與子貢在審判廳側旁的客室裡等候高柴歸來,隔壁的審訊情況,聽得真真切切。
過了約有半個時辰,高柴外出歸來。高柴,字子羔,齊人,比孔子少三十歲。他長得個子矮小,其貌不揚。早在魯國,子路曾想推薦他擔任費邑宰,孔子認為他比較愚笨,恐怕不能勝任。但他做事很靈活,能隨機應變,在衛兩任士師,都乾得很出色。高柴見夫子來視察政績,如實地作了較詳盡的彙報。談及方才副士師審訊嶺邑宰的事,高柴說
孔子問
高柴回答說
孔子欣慰地點點頭說
孔子又與子羔拉談了一些治法之道,子羔留夫子與子貢吃過午飯,師生促膝暢敘,直到太陽落山,孔子與子貢,方才離去。
忽一日,子羔來約孔子進山。師徒一行十多人來到所要視察的目的地。只見梯田裡蒿萊遍地,一片荒蕪;山谷中林深草密,蛇蠍蜿蜒;山坡上荊棘叢生,狼蟲出沒;為數了了的村莊,殘垣斷壁,茅舍無煙;走進村去,兔走雉飛……這景象告訴子羔,邑宰的話沒有半點虛假,無錢糧繳納田賦,是在情理之中。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拯救這一邑百姓。
天氣明朗,風清日暖,孔子提議登山遠眺,以開闊心胸。他已經許久不曾登山覽勝了,十多年來,四處流浪,雖說跋涉過不少名山勝水,但棲棲遑遑,哪裡還有閒情逸致觀賞山光水色呢?今日他為子羔做了一件好事,為邑宰不再提著頭來見,為一方百姓將會得救而高興,所以不顧年邁體衰,竟有興致登山了。
翻過一座山樑,眼前是一道深谷。兩山峽谷,深而窄,山高坡陡,水流湍急似箭。湛藍色的澗水跳著高,打著滾,遊著渦,一瀉千里,谷中巨石順流而下,震得山谷轟鳴作響。這樣的巨谷,這樣的山澗,莫說是人,恐怕龜鱉、黿、鼉也難橫渡。孔子站在岸邊眺望,觀賞,他由這湍急的谷流生髮開去,想得很多,很遠。突然,有一個漢子縱身跳下水去,接著就被激流巨浪吞噬了。孔子認為這漢子是在投河自殺,急命公良孺設法搭救。公良孺沿谷澗追了一陣,無奈水深流急,不敢涉足,只好停下來望谷興嘆。正在這時,一陣歌聲自水面飄來,抬頭望去,見那漢子仰臥波上,一會安然若睡,一會邊歌邊泳,很順利地到達了彼岸,站在岩石上向這邊眺望。河谷雖窄,但因激流轟響,高聲呼喊是徒勞的,孔子便揮手示意,請他游過來,有事請教。那漢子又縱身跳入水中,一會仰,一會臥,一會側,一會潛,一會浮,似散步林蔭,若遊愁涼亭,安閒自得,很快地遊了過來,爬上岸邊。孔子如飢似渴地問道
壯漢回答說
孔子又問
壯漢說
孔子疑心這又是一個避世之士,在勸戒自己要安於故土,不必四處奔波。要安於時勢,不必自尋苦惱。要安於命運,不必拼力掙扎。他沉思了半晌,然後對弟子們說
深谷激流擋住了去路,孔子師徒只好折回身去,向另一座山峰攀去。弟子們攙扶著夫子,翻過了大小不等的幾條山背,奔向主峰。時當正午,驕陽似火,只曬得孔子口燥唇乾,命弟子們就樹蔭下休息,子路提桶去取泉水解渴。
子路手提水桶徑直朝前走去,翻過一座小山包,鼻中聞到了一股腥味,正在驚異的當兒,霍地一隻白額猛虎從茂密的叢林中躥出,張牙舞爪地向子路撲來。子路急忙拔出腰中佩劍與猛虎相搏,一個騰步躥到了猛虎的後邊,挺劍便刺。無奈虎皮堅韌,不能深入,猛虎捱了一劍,疼痛難忍,怒吼著,咆哮著撲向子路……
子路雖從小練過武功,堪稱勇冠三軍,但卻從未與猛虎交手,不得打虎要領,見猛虎撲來,一閃身躲過,又是一個箭步躥到了猛虎的身後。虎身大體笨,還沒來得及調轉過來,被子路左手抓住了尾巴,右手噌的一劍,割下了半截。猛虎疼得滿地打滾,子路趁機隱於叢林,一口氣逃到了半山腰……
孔子師徒正在林蔭下休息,有的聊天,有的啃乾糧,忽聽陣陣虎嘯,估計可能是子路碰上了猛虎。公良孺等幾員武將奉夫子之命正欲持刀劍下山相助,見子路渾身汗溼,氣喘吁吁地跑來。孔子見子路面如土灰,喘息不迭,正想動問,子路卻劈面先問
孔子回答說
子路從袖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