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主張:識人觀人,神骨為先;欲察德操,則觀動靜;觀人行跡,而知其神;文英武雄,各具其神;天生骨相,不足為論。蔣介石有樣學樣,考察部下,也喜對照著從對方的長相、氣度、神態和答話內容察言觀色,揣度此人能否堪當大任,若他認為對方形容猥瑣,在他面前舉止失措,即使該人之前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業績,也難以博得他的好感。
張靈甫漂亮英挺的外表和高大身材在一群將官中本就顯得鶴立雞群,他對穿著細節又極講究,軍容風紀向來一絲不苟,一派帥氣傲然的將軍相,不難給喜歡相面的蔣介石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蔣介石下部隊視察,張靈甫作為部隊長理所當然陪侍在側,蔣介石也很想了解基層官兵的想法,他邊走邊沿路與張靈甫交談,向他打聽部隊的教育訓練狀況,詢問他對民心士氣的看法,張靈甫有問必答,但無贅言。一番交談之下,蔣介石發覺這個黃埔門生言語中肯切要,氣宇不凡,不禁心生歡喜,臨走前對張靈甫很是嘉許了一番。張靈甫小興門外迎校長的插曲,在蔣介石的心目中掛上了號,為他日後成為蔣介石青睞的心腹愛將,埋下了契機。
第五節瘸腿將軍(1)
一
在74軍,張靈甫有個綽號叫“張瘸子”,他走路有時用一根狀似日本軍刀的手杖,有人又戲稱“拐公”,他自己則自號“跛叟”。據他的部下說,叫他“張瘸子”,不是嘲笑他的殘疾的意思,而是顯示對老上司的親暱。是不是出於親暱姑且不論,不過官兵們都知道,張靈甫的右腿是在親臨火線指揮的時候被日本鬼子的機槍打斷的,所以對他多少懷著些敬意。在大陸近年出版的一些涉及武漢會戰及萬家嶺戰役的紀實作品中,對於張靈甫與日寇血戰張古山的事蹟多有客觀的描述和評論,不過有的作者以為張靈甫是在此戰中腿部重傷致殘,從此成了“瘸腿將軍”,則是張冠李戴的誤會。
張靈甫作戰勇猛在74軍是公認的,由於經常上一線抵近指揮,負傷的次數也就相當的多,不過之前都還不至於到嚴重傷筋動骨的地步,休養一段時間過後就歸隊了。比較危險的一次傷在額頭,他的右上額因此留下了一道難看的傷疤,如果當時子彈射偏一點的話,張靈甫的故事也就至此完結了。性格豪爽的軍人一般不拘小節,不太會在意這樣一道傷疤,但是也有例外,張靈甫就偏偏在意得很,這個小細節也為他的雙重性格增添了一個有趣的註腳。與戰場上的猛將形象相比,張靈甫在生活小節上一點也不粗獷,可以說還十分的講究,他的辦公桌上,檔案紙筆圖尺總是理得整整齊齊,連抽屜裡的雜物也歸置得井井有條,他也很注意自己的儀表軍容,平時從不穿皺巴巴的衣服,軍裝總是熨得筆挺,再熱的天,出門也是軍帽、皮帶、皮靴全身披掛,派頭十足,一副標準的軍人風範。在他身後留下的舊照片中,不乏特地在照相館照的軍裝、便裝大特寫,有的造型形同明星劇照,似乎他對自己英氣逼人的形象有一種潛意識的自戀。額頭的傷疤讓他覺得破了相,張靈甫從此就在右額蓄了一縷偏長的頭髮遮掩,有點像希特勒的怪異髮型,行止之間時常習慣性地用手去撩撥按捺,這成了他的一個招牌動作,74軍裡一些崇拜張靈甫又比較調皮的部下,喜歡背地裡模仿他這個習慣動作取樂,作為調侃這位嚴肅有餘的長官的餘興節目。至於後來有人撰文說,張靈甫是因為崇拜希特勒而特意留了個希特勒式的小分頭,未免牽強附會了。
張靈甫戰後不久在江西親自接待田漢的戰地採訪,不到一個月又率部進駐長沙,並且幫助遭受長沙大火之災的百姓恢復家園,可見張古山一戰,他並沒有身受重傷,他真正重傷斷腿成為“瘸腿將軍”,是在張古山之戰五個月後的高安戰役。
高安戰役,是南昌會戰系列戰役中的一部分。始於1939年3月中的南昌會戰,歷時將近兩個月,這是武漢會戰結束之後中日兩軍之間的又一場會戰。1938年10月底,中國軍隊棄守武漢,日軍隨即佔領,但是長江南北,國軍在第五、第九戰區仍屯駐重兵,武漢依然處於國軍的包圍態勢之下。在江西,日軍之前進攻南昌的企圖未能得逞,還在萬家嶺丟了將近一個師團,不得已之下縮回了原先佔據的瑞昌、九江一帶,與我第九戰區在贛北集結的十五萬大軍對峙。而南潯線(南昌至九江)不僅還在我贛北軍隊的控制下,中國空軍還經常從南昌的機場起飛,前往轟炸日軍在長江中的軍艦,這對倚賴長江中下游航道輸送的華中日軍構成了嚴重威脅。為了確保長江航運的生命線,消除側翼危險,鞏固所佔領的武漢的安全,並進而切斷在南昌與南潯線交匯的浙贛鐵路,斷絕中國軍隊通往大後方